学习修炼心得记录

太乙老师著作节选-4

2021-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道归宗无峰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章描述的是修炼入静后最初见道的功态,也叫修炼内景。本人把道家修炼划分为六个阶段,闻道、悟道、修道、见道、得道、成道。

第一步就是闻道。第一章就开示了道究竟是一种什么东东,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可以实现的生命的升华,还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精神世界。很明显,《道德经》中的道是心物一元的,是既可想也可得的。所以在第二章通过对世俗观念的巅覆让闻道者初步开悟,等于是为进行修行做了心理上的疏导,使闻道者找到可以达到道的状态的门户。第三章则直接把修道的起手功夫:虚心实腹,很直接地指示给了已经因开悟而入手修炼的人。

禅宗一祖达摩在传给二祖神光法门时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不仅有虚心实腹的入静法门,而且对入静的程度有了明确的标准。

外息诸缘,就是放下心中所有的思想包袱,断绝一切外缘。内心无喘,就是没有呼吸,呼吸是后天气,而不呼吸直接就可吸收到先天气,也就是道气。所以,第四章见道的内景,必须要修炼到这个标准才可以出现。当今的许多修炼者,没有断后天呼吸而臆想见到如何如何的内在景象,只能说是停留在后天的幻想中,时间久了不仅不会得道,而且会损伤神智。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既然是宇宙形成前的能量体,在人体去掉后天意识后,与道相合,道气就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说冲,皮肤呼吸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剧烈,就像汽车发动时一样,因为外面的能量和人体的能量之间的压差太大,好像高压的气流向低压区流动一样,有一定的冲的感觉。但是人体与宇宙是相通的,所以冲过去仍然是空的,就像把一只纱窗放在水中。冲而不盈,道气对人体只是冲刷洗炼,使之与其相融却不会在修炼者体内停留。道家有《冲虚经》,也是叙述修炼功法的典籍。冲而不盈,冲后仍虚仍空,意思都是一样的。

渊,深邃。人体在放下自己后天的感觉后,一步进入茫茫宇宙虚空,感觉上就是深隧无边,不知己身于何处,好像自己来自于一个深隧无边的宇宙深处,有深埋、茫茫的感觉,有的打坐修炼者感觉自己消失了,有的感觉自己埋在了地球的中心,有的感觉到了海底,总之以宇宙之浩大,人与之瞬间接轨便如一滴水进入大海,意识上的懵懂是必然的。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其实道能量对人的冲击并不可怕,虽然会有瞬间冲开人体经脉而在身体感觉上有被切割,被灼烫或有电麻等可称为“锐”的感受,但只要用功不已,这些身体上的反应都会慢慢平静。为道者以柔软平静的内心,以柔制刚,挫而不挫,其锐随着气脉的拓宽和畅通像水流进入宽阔的河道一样,也慢慢趋于平稳。而宇宙原始的道,也有其固定的运行方式,要慢慢适应便不会感觉其纷扰。修炼者一意不动,如将一杯泥水放置日久,其中泥沙沉淀而水自然澄清。所以解其纷也是不解自解。

和光同尘,光是修炼时阳气比较旺的内景;尘则是阴气较旺盛时的内景。道中自有阴阳,如天地日月之轮换,阴阳的境界也在内景中反复出现。光也不是光,只是较为明亮一点,尘也没有尘土,只是较为昏昧一点。通过一个阶段的道能量的冲洗,人体的内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气越来越充足,或者说能量越来越充足而在内景中出现清澈湛然的一片广阔天地,其中似乎有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所以叫“湛兮似或存”。

从“渊兮似万物之宗”,最初见道的景象,修炼到“湛兮似或存”,前者是阴多阳少的内景,后者是阳多阴少的内景,人体的内质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改良。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我不知道是谁创造衍生了这神奇的一切。因为此时修炼者已经与道相融,所以此处的子是指的这种天人合一的融合状态。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互相结合不能分离,好像在有这个天地之前就应该是这样的。我是谁之子?对于不修炼的人来讲,自己是父母之子;但对于此时于修炼内景中的为道者,自身的感觉是被重新生养在一个母腹之中,混沌而舒适,安逸而祥和,感觉自己像婴孩没有出生前一样如光如尘,或清湛或深邃,妙不可言,故有此感觉。这对于没有实际进行修炼的人是不可体会的。

人的生命究竟源于何处?道家认为,其本源于道,和道一样生命的灵光也是在天地混沌未分之时就存在的。道创造了宇宙万有,也创造了人类和其它各类生物。整个宇宙中的有情众生,指的各种动植物;无情众生,指的各个星球及山河大地,都是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道”。当修炼者与道融合,这种“象帝之先”,感觉自己在天地之前就是这样的,是修道得到验证后的一种开悟,也是一种感慨。帝,在这里指我们生存的这一片天地,即我们存在的地球环境。而天,在《道德经》中,广义的是指我们这一片天地之外的宇宙,在此需要加以区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