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国产青春片的样子
又到毕业季。
其实和我们这种毕业好多年的职场老油条没半毛钱关系,但就是挡不住人浮想联翩啊。
想想还没毕业的那会。
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等着自己。
那时,女孩的嘴是最甜的糖。
那时,全世界只有一堵叫学习的墙。
想回到过去?
好说,Sir这有一台时空穿梭机。
……嗯,就是电影。
一部部看完,中二魂重燃,浑身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准备好变年轻了吗?
接住——
《茶啊二中》
豆瓣9.4
导演: 阎凯
编剧: 凝羽动画
类型: 喜剧 / 动画
别被这橡皮人似的人物建模给吓着了。
因为除了“画得不像真人”这点,《茶啊二中》是又真又细腻。
弹幕说明问题。
细节说明问题。
你做过这种飞机吗?
一部入坑绝对不丢脸,让你乐到哭的校园动画。
气氛不能冷,垫上BGM。
4年4季,评分没低过8.5,5月末新出的第4季飙到9.4。
可能是看得人越来越多,也能接到广告,经费多了,时长从第一季每集5分钟,扩充到第四季的每集15分钟。
可看性和丰富性大大增加。
先说让你乐的部分,这是一部东北动画。
片名有点拗口,“茶啊二中”。表面上,是个中学名,其实暗藏玄机。
这玄机就是,一个地名,吉林的省会,长春。(长春的古语发音为“茶啊冲”)
没错了,《茶啊二中》说的是长春某个学校的故事。
但放心,即便纯南方人如Sir,也能一口气刷完四季,外加各种乱七八糟的番外。
作为我国一项大型杀伤性+强感染性武器,东北话绝对有毒。
还记得那个段子,大学宿舍进来一个东北yin,毕业还你一寝室的东北老乡。
东北话发音简单,语调戏剧感强,好学也好笑。
Sir记得有期网综,是何炅cue宋小宝,让他用东北话重命名几档大家都熟悉的综艺。
瞬间画风就变了。
《创造101》→《整事丫头们》
《放开我北鼻》→《你松开那孩子》
《奔跑吧兄弟》→《快蹽(liāo)大兄弟》
《吐槽大会》→《可劲儿嘚比》
《向往的生活》→《寻思的好日子》
哈哈哈哈哈。
而《茶啊二中》里纯正的东北腔,能让同乡流泪,让外乡人笑到流泪。
反正这部剧追得Sir,学到了好多新词儿。
什么看见你就烦可以说“堵挺”,左转、右转还能叫“大回、小回”。
我转过去我看你这脸就堵挺
不是你嘎哈去啊
厕所不搁(gě)内头儿呢吗
啥转向啊 你这出门大回小回不道啊
—怎么给我冲Q币这么费劲巴拉的呢?
—卡蒙逼了
《茶啊二中》虽然说的是东北学生的故事,但你越看越发现,这其实是在说自己。
你怀念的一切,它都有。
动画的主人公,是茶啊二中初二(3)班的学生。
晚自习、班会、期末考……每个上学时的小环节,都是它的主题。
看看这熟悉的教室。
晚自习,讲台上坐着看自习盯纪律的老师,讲台边坐着个好动不服管的。
台下呢,有说话的,有看课外书的,有趴着睡觉的。
只要不吵,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瞧黑板旁边被涂涂改改的课程表。
班主任教哪门,哪门课就最多
再瞅瞅这卷子,像不像你曾经做过的那张。
卷子细节好评
以及曾经陪着你的那群人——
占课最多的班主任。
刀子嘴,开口就跟机关枪似的哒哒哒,学生把戏一眼就能看穿,脾气暴躁,学生怕她怕得要死。
每次轮到她的课,没学生敢开小差。
招女孩儿喜欢的孩子王。
每个班都少不了的角色,学习中等,不是什么正经班干部(一般是体育委员),但讲义气,会打架,男生都爱跟他玩儿。
他和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儿关系暧昧。
平时要是老师提到他俩其中一个,班上人都会默契地看向另一个,还带着嘘声。
还有这一秒就能联想到相似场景的画面——
考试时,因为是印刷卷,总有老师要逐班通知改错,末了还不忘说是印刷的锅。
(常年背锅的印刷师傅)
把卷子翻到第四页的完形第9道选择题
把2B的your 改成 our
这个印错了哈
继续答题吧
应该说初中的记忆,虽然最久远,但却最是无忧。
因为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它离学生的大劫,还远着呢。
你们一定猜到了,高考。
《青春派》
豆瓣7.4
导演: 刘杰
编剧: 刘杰 / 高山 / 朱珠 / 田晓威
类型: 剧情 / 爱情
2013年暑假上映,1000万成本,2800万票房。
一部很被忽视的青春片。
导演刘杰,处女作《马背上的法庭》在法国艺术院线连映50周,是当地上映时间第二长的华语片(第一是《花样年华》)。
没有连男三、女三都是现实校草级颜值配置,没有花里胡哨的心碎把戏。
《青春派》的故事开头,亲近得完全可以用这种句式开头——
“我们学校上一届尖子班有个男生,他啊因为早恋被他妈K了。为了气他妈,在高考时故意交了一科白卷。结果全班就他没考上。为了能跟那个女孩在一起,他就转到我们班复读了”。
它用复读生居然(董子健 饰)的第二次备考,审视了90后孩子的这道大劫。
没有高亮加滤镜的画面,主角呢,灰头土脸但学生气足。
男主细看还冒着痘;女一女二,肤色黑,发型土气,一看就是好好学习的女生。(爱学习的女生惹了谁……)
《青春派》整部片,虽然跟男女主角一样灰头土脸,但却难得的准确。
因为导演拍它的目的,就是想留住2012年中国孩子的青春。
最有价值的事情是50年后,当别人想要了解的时候就来看,他会知道,这个电影准确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主角。
导演走遍了5座城市,20多所高中。
最后选择了几位高二的学生。
因为高一的孩子不够紧张;高三的呢,又刚历完劫,眼神状态都不对。
据说为了拍戏,剧组找学校借了一间空教室,片子里有看书的镜头,学生是真的在看书。
于是,《青春派》留住了那段所有人都不想回去,却总回味,束手束脚的青春时光。
学校: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所以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
扛得住,给我抗;扛不住,给我死扛。
各位家长,高考还有半年,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
家长:
你要连个大学都考不上 你这辈子就完了
你就跟你爸你妈我这样
这辈子连城里像样的一个房子都混不上住
学生呢,自我催眠。
你们都是高三的学生了
在高三 没有假期 没有爱好 没有娱乐
连一丝丝想玩的念头 都是罪恶的
而那些让我们回味,大概最多的,就是夹杂在其中细微的小情愫。
比如秘而不宣的“我喜欢你,你喜欢她”。
听到“去他的高考”这句话,多少人心里酸得要命。
而最心酸的部分过去,绝大部分幸运的学生,也会迎来喜忧参半的大学——
《一起同过窗》
豆瓣8.8
导演: 毕鑫业
编剧: 毕鑫业 / 梅琼宇
类型: 剧情
说大学是一本“流水账”,恐怕没人会否认。
《一起同过窗》原名相当实诚,《我的大学流水账》。
内容呢,也实诚,水得很,就说某大学一个刚入学新生班的故事。
主角是路桥川和钟白为首的两宿舍人。
2016年内地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Sir记得这部剧一出,表妹激动得很:终于有部青春剧在拍我们90后了!
《一起同过窗》一季一学年,目前第二季评分跟第一季持平,豆瓣8.8。
大学生活神还原。
虽然大学过得水,但水得真实、有趣、动人。
你上学时干过的傻事,说过的傻话,都能在《一起同过窗》里看到。
什么开学第一晚秉烛夜聊。
居然能聊到天亮
军训时为了操练不磨脚,往鞋子里垫卫生巾。
过了英语四级,就跑到没过的同学面前嘚瑟。
接地气,有细节。
连平时国产剧里吵闹的斗嘴,都好看得很。
他说我没女人味(回:诚实是种美德)
他当着别人面说我没女人味(回:他的美德有点露骨)
一本舍不得合上的大学生活流水账。
要问Sir它有什么缺点?
只有一个,第一集太难看。
按理说,很多人读大学,是为了毕业好找工作。
但读着读着,很多人就不想毕业了。(嗯……一定是对学术的深沉的爱)
毕业以后,生活会把我们冲散到哪里呢?
近年来最好的一部青春片。
关于她和她——
《七月与安生》
豆瓣7.6
导演: 曾国祥
编剧: 林咏琛 / 李媛 / 许伊萌 / 吴楠 / 安妮宝贝
类型: 剧情 / 爱情
2年前上映,看过的人估计不少,但Sir还是想推荐。
不是为金马奖双影后的荣耀,也不是为它口碑翻盘的惊喜。
尽管它确实太让人意外了。
不是Sir夸张,光是这部片的题材和原小说,就能拦住一群人要点开的手。
频出烂片的青春题材:我和闺蜜的小时代。
让人畏惧的原著作者:疼痛青春代言人,安妮宝贝。
但在陈可辛监制下,新人导演曾国祥妙手回春。
把原小说七月(马思纯 饰)、安生(周冬雨 饰)和男人家明兜兜转转的情事,拍成了完成度极高的,两个女孩血肉模糊的自我成长。
这也是Sir推荐的原因。
《七月与安生》拍出了女孩们成长路上,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的苦。
一句“女孩子将来要习惯很多不舒服的事”,相信就能戳到不少人。
七月与安生,笼统的说,是两种女孩的代表,小飞女和乖乖女。
看发型,小时候齐刘海,长大侧分中发、长发的七月,保守不出错,是家长心里“女孩该有的样子”,乖乖女无疑。
从小学、大学甚至工作,她都没有走出过家乡镇江,她不是冒险的那个。
七月呢,小时候一头乱发,长大了要么爆炸卷,要么超短发,或者是挑染的中长发。
20岁离家,北漂,酒吧服务员、销售,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过得又折腾又孤单,是小飞女。
这两种女孩,偏偏从小又是一处长大,一起洗过澡、上过厕所、睡过同一个枕头的好朋友。
不用想就知道,两个女孩,两种生活,有爱欲反差,也有羡慕。
她们在彼此完全不同的人生里,互相撞击、磨砺,然后成长。
男孩的成长气势汹汹,女孩的,绵长敏感。
最后说一部超冷门,但是超带感的——
《九降风》
豆瓣7.4
导演: 林书宇
编剧: 林书宇 / 蔡宗翰
类型: 剧情
10年前的台湾青春片,第45届金马最佳原创剧本。
它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新竹一所高中7个男孩的故事。
片名“九降风”,取意自导演林书宇家乡特有的气候现象——
通常到农历九月,新竹都会刮大风,又恰逢涨潮,空气里会很潮湿。
闷热、躁动、呼呼的风声里夹杂着未知的危险,像极了冲动、易怒的青春期男孩。
风起之前,郑希彦(凤小岳 饰)和其他6个男孩子,还只是学校里难管的坏学生。
他们过得无所事事,不爱学习,只喜欢凑一处闹。
早上在学校外的榕树下一起抽烟、看小黄书,午饭时在天台吹水,下课一起去玩游戏、打桌游,或者看棒球比赛。
他们有最旺盛的精力,有渐渐萌生的让他们也不知所措的欲望。
女孩浓密的眼睫毛,粉嘟嘟的嘴唇,还有她的小碎花吊带,都是撩人的风景。
追着偶像,爱着女孩,陪着兄弟。
那阵风过之后,这种无聊的寻常生活,却成了日后怎么都回不去的“好时光”。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这个小团体开始出现裂痕,也随着毕业,7人散去。
《九降风》有台式青春片特有的清新。
半夜只有几个光腚年轻人的泳池,能看得很远的学校天台,夕阳下的沿海公路。
但它不像后来的《那些年》《我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对青春甜美的追忆。
反而多了一道大风过境后的阴郁,道出了男孩迅速成长的逼仄和不知所措。
“我不再是我”,这种惆怅,片中插曲《蓝色蝴蝶》也唱不尽。
一样的学校 一样的走道
一样的吵闹 不一样的我
又到了六月 我还是掉下泪
三年的岁月 我忘不了谁
……
毕业的合照 流水的小桥
爬不完的阶梯 我微微的笑
我又回到学校 树越来越高
蝉依然很吵 我忘记了谁
初中、高中、大学。
青春无非就是你我他她。
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怀念校园和青春?
我们想念的,是那时候做过的事,但让我们不肯断了念想的,是那些我们没做过的事。
如果离校前跟老师道声谢,可能看到别人在弹幕里说想老师时不会那么愧疚;
如果那道选择题没犹豫,可能就能跟Ta上同一所学校;
如果那天追上去把话说开,可能他的婚礼伴郎就会是你;
如果毕业酒会打通了那个电话,你们可能已经爱过一回。
如果……可能……
这个只完成了一半的假设,这个弥补不了的遗憾,或许才是青春、校园最大的魔力。
希望屏幕前,你们因此文而起的怀念,不会白白浪费。
记住,易逝的不仅是过去,还有当下。
珍惜现在,不负好时光。
喜欢就点个❤,支持毒sir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