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正版野史

逆境中的求生法则 —纪四百年乱世下的时局制造者(上)

2020-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资质通鉴搬运工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不得不面对种种逆境,或天灾或人祸。当这二者合并出现在中华大地时,它酝酿了近两千年以来持续时间最久的衰退,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民生。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到589年隋朝一统天下,《资治通鉴》用119卷篇幅记录了这场持续了四百余年的民族浩劫,透过书卷总能嗅到它弥漫的硝烟。据现代统计,在这场绝境求生赛中,绝大多数参与者在四十岁以前惨遭淘汰。然而有几位参赛者却显然技高一筹,他们聚集能量,在不惑之年后各领风骚。

享受忍耐聚雅量

随着公元4世纪初西晋王朝爆发的八王之乱,边境少数民族由蠢蠢欲动变为纷纷起兵。公元316年,匈奴人率先有所建树,他们将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邺(yè)掳于马下。次年,琅玡王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东晋。长江以北的土地则完全交由匈奴、鲜卑、氐、羯、羌这五族轮流坐庄,史称五胡乱华。

然而渡江后的东晋王朝掣肘于王庾桓谢这四姓家族的分权,甚至差点在权臣桓温主政时丢了国祚。公元383年,在一系列持续了十年的军事摩擦后,氐(dǐ)族首领苻(fú)坚率领着前秦三十万(号称百万)大军向东晋淝水畔开来。在那里等待他的是八万心惊胆战的将士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臣。

用尊重建立友情

公元359年,东晋诏令两位将领分兵攻打前燕,其中一位叫谢万。他生性傲慢、自命清高,从不爱惜兵士。谢万的哥哥谢安担心他难免遭受不测,于是亲自深入军中各队探望、托付。没过多久谢万兵败,众将士想趁机谋算他,竟是因为考虑到谢安才作罢。眼看弟弟被贬庶人,宗族日渐式微,谢安终于在次年,也是他的不惑之年出仕,而此前朝廷已经对他多次征召,他都予以拒绝。

用忍耐换取心智

作为东晋四大家族的一份子,谢安年少就被朝廷看作储备人才。但他生命的前四十年在自我放逐中度过,与王羲之、孙绰等人寄情于山水,潜心于典籍。他妻子看到谢家门庭显盛,自己丈夫自甘寂寞曾劝他说:“大老爷们不能这样啊”,谢安赶紧用手掩住口鼻低声说:“我怕难逃兄弟们的命运。”他所指的命运,来自四大家族的另一支,当朝权臣——桓温。

谢安到朝廷负值之时,正是桓温擅权之际。在一次桓温诛杀大臣后,谢安老远看见他就开始叩拜。桓温自己都有些诧异,但谢安解释说:“哪有君主先叩拜,臣下后拱手的道理。”还有一次在与左卫将军王坦之同行拜会桓温亲信时,太阳快落山还没被召见,王坦之想离去,谢安说:“要命还是要回家?再忍会儿死不了!”谢安之所以这样做,绝非趋炎附势,这些只是权宜之计。

在桓温行废立、欲僭越时,谢安因力保司马朝廷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几次死里逃生。他曾在面见桓温,群臣惊慌失措、王坦之汗流浃背时,从容就坐、谈笑风生。最终,东晋朝廷全仗他与王坦之的智保得才熬到桓温病亡。

用积累扭转局势

桓温离世十年后,先前提到的八万官兵迎来了强大的前秦政权,而那位六旬作战总指挥正是谢安。这是东晋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刚刚统一长江以北,兵力四倍于自己的前秦,东晋从朝臣到将帅人人自危,只有谢安表现得异常冷静,他出游、聚友、下棋,仿佛完全没把强敌当回事。即便是他侄儿、作战主帅谢玄到家中请教,谢安依然在白天全情投入到游玩中,只是在当晚召集将领,将作战计划一一部署。

也许在淝水之战以前,谁都没想到它将成为以少胜多战役的典范,被后人无数次膜拜。而在战争进行时,已经布置过战术的谢安并未亲临,他选择在家与友人对弈。最终,在淝水畔东晋以几千战损的代价,换取了对前秦有生力量的全歼。谢公临危不乱挽狂澜于即倒,东晋之后的几十年江山都是拜他所赐。

公元385年10月12日,一代名臣谢安病故。四天后,小他18岁的死敌兼手下败将,前秦国主苻坚离世。区别在于,谢安作为公爵被国人厚葬,而苻坚作为败君被叛徒缢死。比起谢安,苻坚可谓年少得志,二十岁便雄踞大位。也许这位在动乱中期最有可能一统中原的君主,正是缺少了一些逆境中必备的沉稳与判断力,才在求生赛决胜阶段败下阵来。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