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9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①为费②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③上矣。”
【注释】
①闵[mǐn] 子骞(qiān):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
闵子骞是个大孝子。他的继母虐待他,不给他穿棉衣,只给他穿用芦花制的棉衣,冬天冷得他直哆嗦。最后为他父亲驾马车的时候,驾不住马车,出事了。他父亲很愤怒,用鞭子鞭打他,一打到衣服上打破了,飘出来的是芦花。他父亲才知道原来是继母虐待他,要休他的妻子。闵子骞跪在地上讲,「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如果我的继母在的话,我只是一个人受苦受累而已。假如继母不在了,她还有两个儿女,闵子骞有弟弟妹妹,三个儿女都要变得很孤单,受饥寒之苦了,劝他父亲不要休妻。最后感动了他的父亲,也感动了继母,所以他的贤德第一就是体现他孝道。
②费:音bì。季氏家族的一个管辖区,叫费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季氏不像一个臣子,他专权控制了整个鲁国政治、经济、军事。有因必有果,「上梁不正下梁歪」,季氏不臣,他底下的臣子也不臣,所以费邑这个地方,季氏家的家臣好几次都叛乱了。大概也换了不少人,换了一个又叛乱,又换掉一个又叛乱,最后没办法,找来找去找到闵子骞。
③汶: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翻译】
季氏派人通知闵子骞,让他当季氏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告诉来人说:“好好地为我推辞掉吧!如果再有人为这事来找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那边去了。”
【解读】
本章讲述的是闵子骞拒绝做官的故事,反映了他宠辱不惊、明哲保身的超然态度,实在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宋代大儒朱熹对闵子骞的这一做法深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是说在乱世从政,刚直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取辱。孔子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闵子骞就是这样做的。只有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