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父学艺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倒霉的草莓
造父的老师叫泰豆氏,造父刚开始跟他学驾车,对他行礼很谦恭,而泰豆三年不把技术授给他。
造父对老师更加恭谨,于是泰豆告诉他说;古诗说过,做弓的 好工匠,必须先学编簸箕,擅长冶炼的工人,必须先学集腋成裘,你先看我快步走路。能走得像我那样熟练,之后才可以手握六根马缰绳,驾驭六匹马拉车。
造父说;完全遵照您的教导办。
泰豆便栽上一根木桩当路,每根木桩的面积仅够放上一只脚,木桩之间的距离是按一步路一根放置的。人踩在木桩上行走,快步往返,决不会失足跌倒。造父跟着老师学,三天时间就掌握了全部的技巧。
泰豆感慨道;你怎么那样灵敏,掌握得这样快啊,凡是驾车的人,也是像这样的。前时你走路,得力于足下,足下又是顺利的指挥。把这个道理推广到驾车上来,就是通过马缰绳,马嚼子使车走得平稳,控制调和马口使车走得或快或慢,正确的驾车法则在你心中,控制御马的节奏由你的手来掌握。你内心懂得了驾车的法则,对外你又能适宜马的脾气,因之能做到进退笔直,旋转合乎圆规曲尺的要求,跑的路远可是力气依然用不完,这样才可以说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控制在马嚼子,顺应着缰绳,掌握马缰绳,是顺应着手的操纵,手的操纵是是听从心的指挥,那就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马鞭子赶,心里悠闲自得,身体坐得端端正正,而六根马缰绳一点不乱,二十四只马蹄跨出去没有丝毫差错,倒车转弯,或进或退,没有不合拍的,这样车道的大小仅能容纳车轮就够了,马蹄踏的宽度之外,不必有多语的地盘,在山谷的崎岖与原野的宽阔平坦。它们都一样,我的技术说完了,你好好记它
造父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