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挑战21天】20:凡事都有内在的逻辑
一个上午就耗费在体育馆。以前检查视力,班级轮流去,一个班级最多半个小时就完成。今天采用六年级带一年级小朋友检查视力,我们班从九点二十直到中午吃饭才陆陆续续回来。我不确定里面到底有几个班。一开始还好,没过多久,整个体育馆闹翻了天。最大的原因是人数太多,天气热,等待时间长,场地太集中。大孩子带小孩,时间长了,有些小孩哪里是大孩子管得住的。小孩到处乱跑,大孩子就去追。场面一度很混乱。我赶紧联系一年级老师过来看着。因为学生分散,一年级老师想管管不了。体育器材被孩子们弄得到处都是,我赶紧收回去,一直守在器材旁,一次又一次把那些不去排队等候却跑过来玩器材的孩子喊回去两个小时作业,累得我筋疲力竭,在体育办公室吃了一块巧克力才缓过劲来。
从这样组织的出发点来说,用这样的创新举动来培养大孩子的责任担当,我特别赞成。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学校每一件事都赋予最大化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好的。可是回头再来思考这件事,我们再做活动预设时,可以考虑得更全面一些。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最好能做到什么程度,中间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应对,最差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是否能够接受……如果按照这样的要素做一次预演,有些事情可以早做应对。
绩效材料里明确提出要传精品课例和研修日记到区级及以上的平台,低于90%就扣分。涉及到全校老师最切身的利益,怎敢掉以轻心。我查阅了上一次区上培训在4月21,当时就说过后续有培训,让各个学校尝试着做起来。可是后期的培训一直没有通知,现在却要加入到年度考核项目中,这工作衔接得可真好。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轻易放弃这0.3分啊,分分都是钱。我再一次解读文件,又去请教领导,然后又进入区级研修平台,查阅其他学校的情况,都差不多。大多数是空白,极少数的学校弄了一两次在线研修,也没有按照要求90%的老师传精品课例。要不要写说明,大家都没有做,我们也不要那个分数了。不行,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区上为什么要考核这个指标?不就是想要看到所有老师都出精品课例,形成强大的资源库。精品课例?资源库?2.0我们不是人人都上传了的吗?那个不就是区级及其以上的平台吗?马上找洪娟确认,顺利解决,长舒一口气。
趁着925的鲁迅纪念日这个真实的情境,我开启了八单元“走进鲁迅”的单元整体教学。借鉴了袁翔的一些做法,做了一些调整。学生预习任务又两个实践任务:一是用导图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将本单元的易错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重点词句梳理出来。二是用导图梳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对两类梳理做了分享,通过导读页引入主任务:布置“鲁迅纪念园地”,然后通过“找错别字”和资料,从语言的角度认识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再通过“找陌生词”,理清楚闰土与鲁迅的关系,从故事的角度了解他们是怎么从主仆到朋友,再到挚友的经历。今天上第二课时,体会闰土这个任务形象。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先是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体会第一段“月下刺猹”的美好,初步感受闰土的机灵可爱。再借助课后思考题二,直接梳理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与场景:月下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见的闰土、给我讲故事的闰土,并进一步梳理出闰土所讲的四件事。然后采用分享式教学流程,围绕“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 印象”主问题,进行自主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分享,互动点拨中关注人物描写的细节,体会小说是怎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还准备上一课时,让孩子体会鲁迅听闰土讲故事的几次感受,交流鲁迅的内心独白,从而体会鲁迅自由的向往,然后拓展小说《故乡》,讲课文放回原文中理解闰土的形象,学生借此拓展资料丰富对鲁迅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确是一大挑战,要找到其内在逻辑并不容易,实践中反思,反思中继续实践,这样才能将专家们的多种看法拿来为我所用。
不管是安排活动,还是完成一项任务,还是课堂教学,都又其内在逻辑,关键是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