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历史文学传播国学与传统文化

《精读三国》之21诸葛家族中的“虎”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22人  人世难逢开口笑

诸葛家族龙虎狗中的虎,指的是诸葛亮亲哥哥诸葛瑾。诸葛家族本在琅邪阳都,属于当地旺族,但是到了后汉时期,大概诸葛家族有些没落。诸葛诞的父亲诸葛丰曾为光禄大夫,但是后因性格刚直免官,死于家中。

诸葛亮幼年丧父,投奔叔父诸葛玄,作为哥哥的诸葛瑾躲避战乱来到了东吴。“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由孙权的姐夫慧眼识珠,推荐给了孙权,于是在东吴为官。

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产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诸葛家的三兄弟分别在三个政权为官,却都深得各自的信任。除了他们自身公私分明外,统治者的包容与度量也鲜见一般。

按照现在的思路,这些上司肯定要求你写信给你的兄弟或者上其他亲人,进行招安或三是劝降,搞一点攻心战。但在诸葛家各自为官的经历来看,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各自为主,心安理得,亲兄弟也是如此,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诸葛瑾和诸葛亮为亲兄弟,但是却公私分明,虽与胞弟诸葛亮阔别多年,但在出使蜀国时,兄弟聚面只谈论公务,私下不相往来。更没有想象中的劝降的情况发生,可谓独树一格。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诸葛兄弟都把各自的工作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诸葛亮从茅庐出山,就已经把自己和刘备捆在了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瑾也是如此。

  当然,要说一点闲话也没有,那是不可能。正所谓,“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毕竟诸葛亮与诸葛瑾可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诸葛亮与诸葛瑾只见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私事。诸葛乔字伯松,原本是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夫人婚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生育,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后事着想,就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诸葛谨,要求哥哥把第二个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自己作儿子。诸葛谨收到弟弟的信后,公私兼顾,在报告孙权同意后,派了诸葛乔到了诸葛亮这里做儿子。诸葛亮把诸葛乔做儿子看待,就为了他还改了名字,原来叫仲慎,改过之后叫伯松。诸葛谨和诸葛亮兄弟取名字很有意思,过去取名字,一二三四,不叫一二三四,用“伯仲叔季”来取名区分。诸葛乔原来在诸葛谨那里排行老二叫仲慎,到诸葛亮这里变成老大,就叫伯松。也许诸葛亮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称赞自己哥哥高风亮节,所以取名叫伯松。

诸葛乔到了诸葛亮这里,官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不过却早亡。他的儿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在东吴的诸葛恪被诛连后,子嗣皆无,而此时,诸葛亮已经有了自己的后死,就又把诸葛攀回到了诸葛谨的后嗣上。这一连串的插曲,在现在的剧本下,完全可以演绎一段爱恨情仇,在三国时期,却在谈笑间完成,的确难矣。

在东吴也曾有人拿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关系来说闲话,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黄武元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这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说诸葛瑾派人与刘备暗通款曲,但是孙权却说,他和诸葛瑾两人之间有誓言,绝对不会去背叛、怀疑对方,诸葛瑾绝对不负我,就像我绝对不会负他一样。

当然,诸葛瑾也对得起孙权的这份信任的。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最后以分界结束。期间没有出卖东吴的任何一点利益,做到了公私分明。219年,跟随讨伐关羽,封宣城侯、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因关羽之死兴兵,东伐吴,孙权不愿意大打,想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希望刘备以大局为重,两家议和,但是刘备一意孤行,终于酿成大祸。  222年,孙权称王,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可见对诸葛瑾的器重。直至241年,诸葛瑾因病去世,一直获得重用。  而他的儿子诸葛恪也都受到重用,官拜大将军。  诸葛恪是孙权的托孤大臣,在政治革新和对外主要是魏的战争中都有一定的建树,但后来却自视甚高,独断专横,终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当然,无论诸葛诞和诸葛瑾在各自的国度里如何辉煌,但是在整个三国时期,甚至整个历史时期至今,他们的锋芒都被诸葛亮这个名字的光芒所掩盖。只有诸葛亮才是诸葛家族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明星,所以诸葛亮是诸葛家族中的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