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杜甫占领的诗歌高地
杜甫死了,他的诗活着!
因了三峡的自然山水,因了生活的极度贫困,竟使杜甫的精神世界广阔无垠。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灵炼狱姿态,勇敢地攀上了中华诗歌的巅峰。
杜甫以后的所有诗人,都不曾越过他这座高峰。作为诗人,谁不想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呀?
但杜甫是座山,是座诗歌的仙山、圣山。在韵律和意境方面的造诣,后人望尘莫及,何谈超越?
幸运的是,杜甫以后的三峡游人,随处都可以与他的诗邂逅。
好奇怪哟,说杜甫时想到李白:诗仙李白被流放夜郎时已59岁,诗圣杜甫死时恰好也59岁。李白59岁倒楣竟遭遇大赦,杜甫59岁却在湖南漂泊途中死去。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他在长安时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曾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纵观杜甫一生,似可用八个字概括:怀才不遇,贫困潦倒。
年轻时他曾到过金陵、姑苏等地,亦曾在齐赵一带漫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宝三载,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深厚友谊。次年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重游江东,兖州分手竟成永诀。
杜甫在长安困居10载,祈盼入仕却难如愿。最后觅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却已是安禄山叛乱的前夕了。那时期当不了官,却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著名诗篇。
安禄山起兵后,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后逃出长安受任为左拾遗。此后受新贵旧臣争斗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别长安。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斯时关辅大饥,朝廷内李辅国专权,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艰难的蜀道,于年底到达成都。
肃宗上元元年(760)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上元二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杜甫受惠不少。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两年后,严武复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回到成都并受命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几个月后,杜甫又恳辞回到草堂。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依托,不得不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九月抵云安,因病于次年暮春才迁往夔州。
白帝城古城夔州早已不在,位于白帝城旁的杜甫草堂也自然不在。但“草堂河”还在,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还在。我曾多次在此停留,试图寻找诗圣登山的脚印。
你能想象么,在近两年时光里,起初夔州府内尚有人照应,后来却连喝杯浊酒的奢望都难实现的杜甫,竟写诗400多首!
这个数据占全部杜诗七分之二强。
夔州穷苦民众,险峻的地理山川,蜀中动乱及对于长安、洛阳友人的思念,俱在杜甫心中幻化成诗。因气候恶劣,朋友稀少,自身健康每况愈下,杜甫无奈中于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
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年底到达岳阳,写出了著名的《岁晏行》。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大历五年冬,客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探究他的死,说来也令人叹息:饥一餐饱一顿的老先生在船上飘泊,有一天遇见一位敬慕他的晚生,见他生活困难,就送了他一袋子面饼和一坛酒。不料酒喝多了,饼也吃多了,酒与饼在先生腹内膨胀,就这么被噎死了……
杜甫死了,杜诗则穿越历史,在长江三峡鲜活地跳耀着,碰撞我们的心灵!
游览昭君村,你能忘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么?
白帝登高,你能不品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政治的动荡,人民生存的悲惨,个人的穷困孤愁……汇聚到杜甫晚年的心境中,转化成深刻厚重、细致入微的生命情绪。
杜甫的感慨是深沉的:“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著名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阁夜》、《白帝》、《九日》等,都是杜甫在夔州期间写成。
杜甫在夔州长江三峡悠远深厚的文化气韵,不仅得自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著名的文物古迹,还得自象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中国,但凡写诗或懂诗者,莫不认定杜诗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纷繁的社会生活写照。或者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简约百科全书,是诗史。
杜诗的写作技巧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杜甫的律诗,体现了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工艺所具有的精湛和雅致的品质,纯正自然、谨严规范、细密厚重。
奉节老城临江有座城门名曰“依斗门”,是因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诗而得名。独享“诗圣”和“诗史”美誉者,诺大中国几千年来唯杜甫一人。站在三峡的荒岸上,依着冷寒的北斗,孤独地仰望……这个画面定格成中国古典诗歌精神的象征。
三峡成就了诗圣。杜甫在三峡,占领着诗歌高地!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古典诗歌,诗经楚辞形成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诗骚”传统,宛若一棵幼苗,她经过六朝的精心培育,再经过初唐盛唐的健康成长,传到中唐时期的杜甫这里,就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了。在他之后的李商隐,则是拾取了他遗留在地里的麦穗…… 此后,中国古典诗歌的园地上,就再也没有那种充满生机的长势了。
这是杜甫的幸运。亦是后来诗人的悲哀。
事实上,有两位诗人不服,并试图从诗体内部选择突破口。
第一个挑战者是韩愈,结果是奇险怪僻,令人望而却步。
第二个挑战者是黄庭坚,他的突破原则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形成“江西诗派”。后人评价说:黄庭坚一生的诗作,只留下了四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挑战的失败从反面证明:杜甫所开创的诗歌功业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终结力量。
杜甫之后的中国古典诗歌,当然也显现出了新的生机,但它是从外部突破赢得的,这就是诗歌体式的大变。先变成词,再变成曲。变成了苏东坡,变成杨万里……
如今,古代汉语作为诗歌的语体早已时运丧尽。但我们捧读古诗,尤其是吟诵唐诗,杜甫的光芒立即会映照我们心灵!
对于诗歌唐朝,对于诗圣杜甫,我们至今仍旧只能仰望……
古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