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吕布,教会了我这三点
文/折耳猫
一直想要了解历史,拾起《三国》。今天我来谈一谈吕布,英勇之处且不谈,我只说我们能从吕布身上学到什么。
1.不要被赞美麻痹。
赞美——每个人都愿意听。
如何去甄别赞美背后掩盖的动机?对方究竟是真诚地赞美,还是阿谀奉承,想让你降低防备?
陈珪、陈登父子二人,表面上赞美吕布,实则想离间他和陈宫的关系。这时,吕布就被赞美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判断。
不然他就会想到,为什么这两个人这么喜欢赞美我的英勇?是不是有所企图?
不过,一直以来,吕布确实也是缺乏主见,有点儿骄傲自大。
如果吕布善于识别赞美,也许不会掉进陷阱、不会骄傲,以至于把小人留在身边却不自知。
历史上有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从自身出发,类比整个国家存在的问题,可谓是想得深远。
曹操用计掠夺了徐州后,吕布在下邳避难,拒绝应战。这时,曹操依然是口无遮拦地赞美吕布,想让吕布做他的大将军,把军队都交给吕布。
因为他知道,吕布吃这一套。幸亏陈宫及时出现,识破了阴谋,不然真的有可能和谈成功。
能否甄别赞美,这体现了一个人思考的深度、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觉察。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要学着去辨别别人的赞美,这样才能识破背后的真心和阴谋。
2.善于纳谏,分析利弊。
陈宫多次向吕布说明:陈珪、陈登父子是卖主求荣的小人,不可亲近。吕布非但不认同,还认为这是嫉妒之心在作怪。
这时,如果吕布善于思考的话,他应该想到为什么陈宫要这样做呢?背后说别人坏话。
通过这一段时间,陈宫为吕布出谋划策,吕布是可以判断出陈宫并不是那种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小人,肯定是事出有因。
如果这时,他听从建议,远离这对父子,他最多是损失两个文臣,这比后来失去一个徐州城所带来的损失小多了。
因此,当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或者有人反复地建议一件事的时候,就要深刻地思量一下事件背后隐藏的究竟是忠心还是阴谋,根据客观事实来做判断,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加到别人身上。
3.以大局为重,万不可分心。
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来到徐州投靠刘备,正值刘备想让出徐州牧的官职,吕布动了心,在陈宫的极力劝阻后,吕布没有接下。
任凭谁都不会甘于寄人篱下,可是若想东山再起,就必须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
为了不让刘备起疑心,徐州牧的官职是万万不可答应的。
以大局为重,就不能把自己的私心表现出来,而是要做出虔诚的样子,谨慎地为下一步做打算。
在下邳,此时正值雨季,陈宫建议出城扎寨,驻兵守之,与下邳成掎角之势,共同抗曹。
吕布也同意了,不巧这时貂蝉感染了风寒,吕布不忍弃她而去。陈宫多次劝说,无果。预言:灭亡之日不久矣。
不料,大雨之后,曹军凿开了河堤,把水引入下邳,此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水中鱼虾,要么投降——这似乎印证了陈宫的话,天要亡吕布。
如果吕布当时毅然决然地出城扎营,也许还不至于灭亡得如此之快,或许还可以再抗争一番。但是,有的时候错过了时机,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我想,吕布当时不妨做两种设想:如果出城扎营,一时没在貂蝉身边,但是危机解除,还是可以在一起;不出城,即使在一起,却面临被俘,又是何苦?
延迟一些满足,总比失去要好。
权衡利弊,大局为重。
总结
英雄吕布,追随董卓时风光无限,扬名内外,而刺杀董卓时,也是立了大功。遇见貂蝉,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似乎命运赐给我们一些东西的时候也会夺走一些。
当你的能力和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时,就有可能发生一个悲剧——吕布就是如此,雄心抱负如此之大,可是眼界却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深远。
英雄短命——无论是天妒英才还是历史必然,我们发现,都会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