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文汇原创文学.微小说散文

这顿饭没我,但我全看见了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平旧少年

放一篇我公众号里的文章过来
因前一周准备来深圳,事多没写新文,这周后半找时间写点儿东西

作者:北平旧少年

前些日子追了一部知名连续剧
看到后面有点失望

我觉着
一部戏能不能看“看逻辑”
好不好看“看细节”

逻辑带着人走,起码是严丝合缝
人带着逻辑走,容易变成“神剧”

细节和逻辑都好,戏才好看
这对编剧和导演的要求挺高
既要严谨又得会讲故事
挺不容易的

就像之前朋友要我推荐几本历史书
给上中学的儿子做课外读物
我也是本着“都好”这个原则

孩子的时间有限
我的建议也简单:

如果只读一本
你是没有选择的
《史记》

如果是两本
在《资治通鉴》和《左传》里挑一个

想提前为进入社会做点准备
就简单翻翻《资治通鉴》
EMBA课程都用来做案例了
将来导师和老板收拾你的招数基本都在这里

想做个有魅力的人就读《左传》
你会知道中国男性群体不是一直这么猥琐
他们曾经那么有魅力
学不学得会不重要,知道好歹很重要

当然,最好三本都读
做个《资治通鉴》似的聪明人容易精明而无趣
做个《左传》似的人又容易被上面那种人整死
现如今单做哪个都很失败
试着找个平衡点吧
(开玩笑)

说点儿正经的
为什么非要先读《史记》
主要就是逻辑和细节都很好
而且这一本书同时办了两件事

《史记》是历史,更是文学
司马迁以文学的笔法
进行人物传记的书写
这也是同为纪传体的《汉书》不及之处

就拿我们烂熟的鸿门宴来说
或许有很多极妙的细节你没有体会

班固将鸿门宴放在《高帝记》
内容虽多沿袭司马迁的《项羽本纪》
但许多重要的场景被他舍弃了

例如:
每个人的座位安排、范增举玉玦暗示
樊哙大义凛然的发言、沛公与张良的逃跑策略

删除这些文字不是不行
更有历史的朴拙感也不一定
但这也等于删除了历史书写中的文学价值

《汉书》对座位设置只字未提
显然班固忽略了整个宴会过程因果的合理性
也就疏漏了主客之间微妙的应对关系

《鸿门宴》中
项羽、范增、刘邦、张良和项伯五人
司马迁不惜笔墨指出他们坐在什么方位: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整场《鸿门宴》
就是由这五个人的位置关系展开
然后再穿插项庄和樊哙的乱入
共同支撑起这场“精神肉搏”

通常语文老师讲到座位
只会告诉你这代表尊卑差异
面东的项王最高
面南的范增次之
面北的刘邦再次之(坐范增对面)
面西张良最卑 (面向项羽,背靠帐门)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这组位置关系一共二十八个字
却产生了两个明显的问题:

第一,为何项伯的座位可以与项羽同向
第二,为何范增的地位高于刘邦

司马迁当时已经不可能拿到现场一手材料
毕竟汉朝的301再厉害
亲历鸿门宴的老干部也不可能活到武帝朝

司马迁应该觉得
鸿门宴是因项伯牵线而成
他刚与刘邦结亲,又是项羽的叔父
左右通吃,最适合主持这场“项刘会”
他坐在项羽身旁既方便控制全场气氛
也利于润滑刘项之间的交流

宴会又是在霸王军中举办
亚父范增是“参谋总长”或“参联会主席”的角色
在西楚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项羽
(干爹嘛,在事业上往往比亲爹还给力)

从举办地的视角看
司马迁将范增置于次尊的座位也很合理
这也是为什么鸿门宴会出现在《项羽本纪》
而不是《高祖本纪》的原因

回过头来看
司马迁在《鸿门宴》先让每个人各就各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形成具体的画面
增加读者的现场感和想象力

当项庄舞剑靠近沛公时
主持人项伯急忙拔剑同舞
一时间
项庄咄咄逼人、范增暗中使力、霸王无言默许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局势之紧张可以想象
一旁的张良应该是感同身受
才会慌忙跑出去找樊哙帮忙

当樊哙随后冲入帐门
背对门口的张良当然早有准备
面对门口而坐的项羽则是应激反应:

“按剑而跽”

项羽已经做好了拔剑斩杀不速之客的准备
半酣之际还有如此迅速的动作
不愧是西楚霸王

换作是我
看见一个长得活像泰森的壮汉突然冲进来
不是“按剑而尿”也得是“按剑而跪”了

紧接着,项羽质问樊哙:

“客何为者?”

张良马上解释: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羽的座位面对樊哙、张良二人
所以明明是质问樊哙
张良代替回答却显得非常合理、毫不唐突
乍一看就像是项羽在询问对面的张良一样
同时又让全场的焦点转移到樊哙身上

张良这一答
一下子化解当下两处的剑拔弩张:
项庄与项伯
项羽与樊哙

想象一下
樊哙撞开门卫冲入帐内的一刻:

张良早有准备
想必是头也不回观察对面项羽的反应
项羽正对帐门,反应最快
范增的视线则离开项庄和刘邦,转头向左
刘邦的视线离开项庄的利剑,扭头向右
而项庄和项伯则停止舞剑僵在那里……

这一秒钟
空气在霸王的大帐里凝固
打乱了除张良外所有人的心理节奏
为刘邦最后的逃脱埋下了伏笔

鸿门宴上
项羽一共才说了八句话四十九个字
其中四句与樊哙有关
足见“闯账事件”的重要性

樊哙对答完毕后退坐至张良身旁
也就是靠近门口的位置
才能让后来“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具有合理性

樊哙只有坐在门口
刘邦才有机会打暗号要他出来
刘邦需要这个面对樊哙、张良而背对所有人的时机
张良随后也才能偷偷跑到外面
跟两个人商量如何逃跑显得比较顺滑

我想
司马迁在写此段前
一定搜集了很多史料
然后反复推敲每个人的相对位置
揣摩这对事态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史记》是纪传体
是以人为主的叙事结构
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很重要
与其说座位是展现尊卑的高低
不如说是为了描写人物的需要

看似不起眼的座位
其实是人际关系的坐标
据此延伸出无限的可能

司马迁创造了一个空间
让人物可以在其中互动
随着时间的流动
故事逐渐展开

人形成故事
故事成为历史

班固和司马迁并称“班马”
他们讲述了同一段历史
班固讲的是一群死人的故事
司马迁则把这群死人写活了

历史的可爱和可怕之处都在细节里
你的心有多细历史就有多细

《史记》就是这样一本书
读的是历史
看的是文学
品的更是味道

如果没有司马迁这点能力和敏感
体会不到时间和空间流动的细腻
就想当个好的编剧和导演
您说这不是扯呢吗

其实
读者也是一样

(完)

点击链接可以直接听子心朗读本文的音频:

【《这顿饭没我,但我全看见了》作者:准风月谭  朗读 :子心】在线收听_幽谷山茶_荔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