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难拒手机的原因分析》
这是一名中学生的命题作业,需要家长完成,家长实在写不出来就委托我来写,我说我写的东西老师可能难以接受,但家长说没关系就按我的思路写即可,所以我写了如下文字:
命题先入为主
从命题来看,这个题目本身具有先验性的假设,即假设中学生(普遍地)难以拒绝(使用)手机。同时这个命题还要求找到其原因并加以分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学生本来应该是需要和可以拒绝手机的,只是因为有些原因让他们难以拒绝,所以只要找到了这些原因并加以解决,就能够让中学生拒绝手机了。
显然这样的逻辑是有待商榷的,首先中学生是真的难以拒绝手机吗?其次中学生为什么要拒绝手机呢?最后如果中学生不拒绝手机又会怎么样?
理解“手机”这个概念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最好能够对手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一,我们需要搞清楚手机是什么?
当然这里的“手机”指的是智能手机,那智能手机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智能手机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手持移动工具。
所以说手机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是拿来用的。至于怎么用?那是根据每个人的目标和能力的不同而达成不同的结果。譬如一把刀,有人可以用来切菜,有人可以用来杀人。
第二,我们还要搞清楚手机是用来做什么的?
正如刀是用来切割的,那手机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从上面手机的定义来看,手机是用来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发送信息的,简单说手机是用来处理信息的,换句话说手机仅仅是信息的一个载体,离开了信息,手机一无是处。
第三,手机能够人们带来什么?有利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
这如同刀能够带给人们更便利的切割,有利的可以切割人们想要切割的物体,不利的是有时候会伤到自己或者在冲动的情况下伤害他人。
我们说手机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而所有知识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得以储存、传播和再加工的。信息以声音、图像和文字符号这三种形式来传递,而视频技术则是这三种形式的结合,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同时看到动态的图像、持续的声音和解释的文字,这种多媒体技术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古时候没有文字的时代是依靠口口相传的语言或者在山洞中的壁画来传承和传递信息的,后来通过文字刻在竹简或石碑、木牌上来传递信息,造纸和印刷术让文字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书籍的普及促进了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再然后报纸产生,高效的新闻和通讯让人们的互动更加紧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信息工具不断更新,人类的知识和生产力也高速发展,可以说近一个世纪人类所创造的财富超越了人类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这归根结底也就是信息的力量。
在过去,只有像诸葛亮那样博览群书并有渠道打听时事的人,才能够做到“不出于户,以知天下”,而现代人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头条APP”就能够时时了解国内和全球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像Facebook、微信和微博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让个体和社群的信息得以及时发布,换句话说人类正在逐渐将生活中的一切以信息的方式上传到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得以分享、了解和利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信息不再是由国家、专业人士或少数拥有消息渠道的人所垄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会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公开,这也就为所有人都提供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可能性。
虚拟社会以上是有利的一面,而不利的一面也有很多,比如个人隐私的暴露,违反道德标准乃至违法和恐怖活动的信息也更容易获得,许多让人不断上瘾的游戏,正确但毫无卵用且泛滥成灾的心灵鸡汤,有一定安抚作用但其目的是为了骗钱的各种心灵导师,在线传销和赌博,线上高利贷和裸贷,无聊的网红和低俗搞笑的短视频等等不一而足。网络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社会,在真实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也同样发生。
回到主题
好,我们再来看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
1、中学生是真的难以拒绝手机吗?
其实“中学生难拒手机”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说绝大部分人都难以拒绝手机,那凭什么要针对中学生说难以拒绝?
要知道,作为一个人是很难孤立存在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社会人,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交流与协作的,而交流与协作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信息的互通有无。信息本身即具有诱惑力和引导力,因为信息可以让人们了解的东西更多,知道的消息更新,接触的层面更广,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共同的本性,也是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根源。所以说并非只有中学生难以拒绝手机,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难以拒绝,那么在明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要说中学生难拒手机,那其实仅仅是因为有些人认为中学生这个群体就应该拒绝手机,否则就是一个错!这就引申出了第二个问题,中学生为什么要拒绝手机呢?
2、中学生为什么要拒绝手机呢?
“中学生当然要拒绝手机了,因为要考一个好成绩就要专心学习,而玩手机会让人分心,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大概是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心里话吧,然而大家想过没有,假设手机真的对学生有这样普遍不利的影响,那么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从第一批使用手机的学生开始,随着手机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的逐步普及,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将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报告或统计数据没有呢?显然没有,从来没有过,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没有人去统计分析,否则应该就是这样的结果,或者还可以说是因为学校禁止携带或上课使用手机的规定得以普遍实施,因此这一现象并没有恶化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的状况发生。
虽然如此,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并降低学习成绩这一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即美国、意大利、芬兰、日本、印度、法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行政规范、法案、教育部门建议函、或者学校规定等形式在2010年以前都分别发布了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但这些规定的原因一般是担心手机辐射影响脑部发育、考试作弊和色情信息对学生的不利影响等等。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其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上述绝大多数禁令都被废止或者形同虚设。也就是说,学生使用手机的确会有可能对学习或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也许是有限的或者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在中学生为什么要拒绝手机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和可以支撑的数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一种假设和以防万一的从权策略。
收手机3、中学生不拒绝手机又会怎么样?
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关注手机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手机也可以用来学习的,手机上有很多学习类APP以及可以搜索到的教学资料和资讯,这些是应用和知识是过去一般人难以获得的,而这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从理论上来说,有了手机和互联网就可以不用上学了,当然这种论调是难以被现代人所接受的,正如汽车刚发明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依然都不认为交通可以离开马鞍和马鞭。教育这个行业是不可能消亡的,正如交通这个行业不会消亡,但就像汽车可以代替马车,手机与互联网或者未来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将取代普通教师这个职业,至少目前风起云涌的在线教育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端倪和趋势。
所以中学生不拒绝手机会有这么几种可能,其一是分散了学习精力、耽误了功课、荒废了学业;其二是有效利用手机,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学习质量,提升了学习成绩;还有一种情况,或者也许是更多学生的情况,就是既没有耽误了学习,也没有促进学习,这些学生即便没有了手机也还是会玩别的东西,在这个特殊的年纪,他们就是这样好奇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其实近代科学解释了大脑发育的过程,正常人的大脑直到20岁才发育完整,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方面,一个成年人的大脑相比未成年人要容易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成年以后再去看原来学过的那些知识,反而变得很容易,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一定就会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而不用手机也不一定就会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提高成绩,相信更主流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一个可以类比的情况就是,普遍来说孩子们不会因为流行某一种游戏或游戏道具就会严重影响到学习,虽然个别情况有可能如此。
是真的吗?大人们应该做点什么?
说了这么多,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才更有意义呢?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沂水春风,因势利导。这里我想说三点:
1,以身作则,学习进步
必须拥抱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所以老师和家长们自己一定要学会使用手机乃至手机中的各种有益的应用程序,所谓“有益”的意思是指:能够获得更多知识、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效率、获得便利的人际沟通、降低选择和采购的消费成本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学生和孩子面前都要以身作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用手机看娱乐片、玩游戏或者聊天,那学生和孩子们该如何效仿呢?所以正确使用手机的姿势是利用其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和搜索功能,去不断学习进步。
2,教学相长,因势利导
与其禁止孩子们使用手机,还不如主动指导学生和孩子去应用手机,学生和孩子们要么用手机去做“有益”的事情,要么就是娱乐或者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能够引导得较好,孩子们“有益”地使用手机的时间较多,那么其实就是在建立正确得行为方式,这对孩子未来得成长可以说是意义深远的。其实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老师、家长和学生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新鲜,在指导孩子们的同时,老师家长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即便是网络游戏也能够开拓视野,发掘新知,提升心智,只是我们愿不愿意陪孩子一起去学,一起去体验快乐罢了。
在中学这个阶段,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也许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而作为老师在现代社会中要做的可能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件事,而是讲解概念,提供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实践,并与学生一起进步。顺便说一句,教师最悲哀的就数十年如一日教同样的东西,而不再有任何的进步,这样的老师可以考虑改行,因为如此重复单调的工作一定会被智能机器所代替,这是迟早的事情。
作为老师,其实不妨将手机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们自己去讨论,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测试,玩手机和不玩手机对于学习成绩到底有没有影响?又有多大的影响?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去改善,这样将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的做法,也许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3,积极向上,锐意进取
当老师和家长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而归咎于手机,这其实是在将责任向外推,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因素。而一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应该是其努力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其天资聪颖或者运气好等这些他不能控制的外部原因,否则学生将难以承担责任。
游戏让孩子们有掌控感,他可以掌控游戏里面的人物和资源,并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获得及时的奖励。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能够掌控什么呢?他们又有哪些目标需要完成呢?完成以后能够得到什么奖励呢?也许这样的思考更有利于教学或者引导孩子,但实际情况是大人们很少这样去思考,而是将孩子们沉溺于游戏的问题视作是手机导致的,而大人本身是没有问题,这种不负责任的推卸对孩子来说即是不公平的,也是一种很坏的示范作用。
我们说任何个体的进步都不是通过防止错误的行为而获得的,而是经由掌握正确的方法而获得。而所谓正确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们的目标的确定,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资源而不断做出调整的。因此一个人要想进步成长,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就要树立目标,建立责任感,并逐步掌控有效的资源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才是正确的方法。而在此之前的杜绝不良习惯、改正错误或者自我检讨等等,都只能起到治标的暂时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得到这些想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所达成所愿呢?
小王子眼中的大人孩子可以做点什么?
最后,站在学生和孩子的角度,面对手机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很可惜我们自己不可能回到中学时代,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给建议,也不能够强迫,如果孩子们能够开发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也许做老师或做家长的更应该去学习。
1,要务必使用最先进的手机,因为手机是一种工具,无论是用来学习、工作还是娱乐,好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提升体验,而且还能让我们便于学习。
2,上课的时候不能玩手机,那样肯定会影响听课,这是连傻子都知道的事情,但这不妨让我们以游戏的心态来听课,老师就是游戏里的大神,知识点就是一个一个等着我们去消灭的怪兽。。。联想可以激活大脑,将平凡赋予意义就可以成就为非凡。。。
3,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思考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要怎么加以利用才能促进学习的效率和提高成绩,当然前提是不能作弊;
4,如何能够让老师和家长不反对自己持有和使用手机?第一是成绩说话,第二是保持开森,第三是丰富的知识让他们自惭形秽。。。
5,可以尝试根据不同内容,统计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学习、浏览、游戏、看视频、聊天,记录一下自己将手机用来主要干了那些事,也可以让家长帮助记录,这样如果自己心中有数,也许就能够做到自我节制。
诗和远方最后每周尝试有一天完全不用手机,其实不用手机自己也不会死,人生不止有手机,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