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尊成为奢侈品
《何以为家》能在戛纳亮相源于电影中真实的故事直指人心:父母既然不能养育孩子,为何生起来没完没了?
12岁的男主人公赞恩出生在黎巴嫩的贫民窟,家中有很多兄弟姐妹,父母靠制毒谋生。妹妹萨哈在她11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给了房东生孩子,后来因大出血死亡。萨哈被父母强行送走之后,赞恩离家出走,好心的黑人女工拉希尔收留了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赞恩回家拿身份证,被告知萨哈已经走了。赞恩发了疯一样去捅了房东,后被送去少年监狱。赞恩出名是源于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请停止你没完没了的生育,因为你再生下来的孩子也会跟我一样。
赞恩说:我听过最亲昵的话只有:给我滚臭小子,或者走开混蛋。生活简直就像一坨狗屎。我天天活在地狱里受到煎熬。命运为什么要折磨我? 我本来以为我们会长大,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爱。但是现实却是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
反观赞恩的父母只生不育,一家人如蝼蚁般活着。电影中的赞恩是忧郁的,无奈的。但他父母的眼神是颓废的,无力的。当生活都无法果腹,居无定所,人和动物有何区别?赞恩的父亲在法庭上说:现在,我们成了被告。有人说生孩子能带来好运。赞恩的妈妈说:也许让他去上学了还能给我们带回一些好吃的东西。赞恩的爸爸跟赞恩说:我们就是虫子。
电影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隐藏在非法移民之下的社会问题,揭露底层人民的教育问题、家庭伦理、国家和社会责任等,挺深刻,很打动人心。
其实《何以为家》还只是仅仅获得了今年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提名,但仅仅上映8天票房就收获1.74亿人民币,排片率是国产热门影片《下一任:前任》的整整两倍。这些数据让它成为了五一档的“黑马”,仅仅排在“巨无霸”《复仇者联盟4》之后。
我想《何以为家》之所以反响热烈是因为其真实的底层生活直指观众内心,影片中的故事是赞恩的主演阿尔·拉菲亚的生活写照。拉菲亚说他不是在演电影,而是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呈现在银幕上而已。
这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正常人应该有尊严的活着。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人是需要社会去认可的,这才是认同感价值的体现。而赞恩的父母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对生活的放弃,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他们不想去改变,甚至连尝试性的改变也没有。最糟糕的莫过于向现实低头,以自尊为代价,以未来为筹码,只异想天开的以为生孩子能带来好运。
当人没有了自我认同感之时,就会对现实产生回避行为,所以活在别人的一句话中。不断的生孩子真的能带来好运吗?一个12岁的少年都知道你生出他来只会复制我现在的苦难,但不知真的是现实残酷还是这种放弃更残酷。
也许最大的恐惧来自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想改变,所以恐惧改变,所以接纳现状,那一切便都解释得通透了。
所以,最可怕的莫过于弄丢了自己。说到底,不是世界怎么对你,是你到底要怎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