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社会热点

有钱人的赚钱方法你真的能买到吗?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74人  夏阳777

            这是我原创文章第36天。
        一个终生知识使用者、践行者!


      为什么我们懂了很多很多的道理,确依然过不好一生呢?

    朋友圈有篇文章《罗振宇的骗局》当时被刷屏了,文章我也看了下,当时觉得为啥是骗子呢?还看到很多为罗胖站队的有名的公众号文章。我当时也看了,觉得就是咋是骗局,这个作者为了流量瞎起题目。当我看了欧神的文章后,我才明白这篇文章有个重要的警告。

      前几天,朋友圈一篇《罗振宇的骗局!》刷屏了。作者写了一段很有趣的话: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的罗胖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你拼命地学习,购买了十七八款“知识付费”产品。
然后你发财了没有,没有。
然后你成功了没有,没有。
你变聪明了有木有,还是木有。
请问,哪里出了问题?
和“刘刚”们不同的。我并不看淡“知识付费”产业的前景。
我想说,并不是“知识付费”不对,是你们打开的方式不对。你们打开的是,“知识付费”Ver 1.0版本。
      对于篇头的“刘刚”们,他们是不假思索地“乱买东西”。你说你买了40堂Live课,其实这些课程之间,有什么前后递进秩序?是平行还是分叉关系?“刘刚”们是一点都不明白的。
知识付费1.0的消费者们,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把市面上所有能买的课程全都买下。这种行为,严格地说,应该叫IB,而不是学习。伪装勤奋好学,其实是懒惰和粗疏。

      我才意识到《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是提醒我们别中了“刘刚”的毒,我们成为文章的刘刚。

    疯狂的各种知识付费,跟女人乱买衣服有啥区别呢?今天看到杨幂款,刘涛同款。这个鞋子,那个帽子。图片好看。

    甚至所谓公众号作者弄出来的图片也好看,给你介绍这么搭也好看,不中淘宝商家的毒了。就觉得不在“中毒”了吗?错还会中毒,我关注了不下十个知名穿搭的公众号,有的甚至是百万流量的。

      当我最近学了服装搭配课后,我才明白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在上面,以为学到了所谓干货的文章(我上的不是服装搭配这一个维度)。

      知识付费的井喷时代,就像欧神提到的学习是得有框架的。所有的知识属于递进还是平行呢?还是交叉呢?

    甚至可以说一堆的课程设计是否逻辑自洽?现在所谓的干货文章就不存在鸡汤了吗?不知道,这个得看看文章的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解读文章的,喜欢程度都会不同。

    就像《罗振宇的骗局》当时我觉得它就是一篇垃圾文,现在我觉得是篇不错的文章。因为自己不知不觉成了“刘刚”。给自己成为“刘刚”做了警醒。

    当我们长期喜欢一个作者的时候,我们把他美化了,因为他说的都是你没有听过的,甚至可以说他活出了你想要的人物画像。知识付费没有错,但是真正的知识付费是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想要学到的技能,或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然后在付费。在这个付费的过程中还要进行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线课程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会不会成了“刘刚”。我们上的在线课程是不是教授的是讲课人的经验?是不是他独创的方法?就是只有一个方法也是很好的。或者打开了你某一认知。

    对于真正的知识,他一定是一个“体系”。一定需要几十堂课,上百篇的篇幅,才可以把事情说清。而且还需要老师不断考试,以确保你学会,并跟上进度。
那些Live,“三分钟学会八大技巧”,都是边缘化的小“术”。单独的每一篇,或许都很精彩。为了销售,也憋足了噱头。可是珠玉不能成串,它们是连不起来的。都是皮毛,搭不出骨骼,更搭不出巨兽。
碎片化学习有用的话,还要大学干什么。

    估计会有疑惑你前面文章不是提到20小时能习的一门技能吗?能的,不过这里面20小时怎么应用有非常大的学问,TED的那个视频作者告诉了你20小时可以习的一门技能,可是他没有告诉你怎么做。甚至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甚至没有告诉你每一项技能之间怎么链接,也没有告诉你什么地方怎么用。

    只有贵人大师,才会调教出你的武林秘籍。

    用欧神的这句话结束今天的这篇文章,有钱人真正赚钱的方法,那是不卖的。

  2017将要过去,2018年明天就来了!新年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