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草原》,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 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 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出示一些暑假期间带孩子们去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画面,然后让几个去草原的孩子来说大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再找几个孩子说说到了蒙古草原后当地牧民如何倒下马酒、给我们送哈达、敬酒、骑马、射箭、以及美丽的姑娘在篝火晚会上跳舞的情节来说出他们的热情好客,这样更有说服力。
小组展开讨论: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 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 看出?(迎客待客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 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 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 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 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 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 “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充分地进行了准 备,觉得这一节课非常成功,成功之处在一下几点:
1.让班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和作者一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说说去大草原的感受,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更有说服力。
2.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画面感跟突出,让热人情美更直观。
3.开展活动,突破难点。设计的几个活动更好地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4.反复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大草鱼的喜爱和赞美,和作者一起在大草原上进行所见所感所闻, 和作者融为一体,一起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与作者产生共鸣。
5.从作者描述的内容想开去,充分展开想象,想象草原的大、美,想象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和蒙汉情深。紧紧围绕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