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第一个困惑:新生儿黄疸到底要不要住院?
原创 2018-03-21 丁丁 丁丁育儿记
请点击上方“丁丁育儿记”关注我哦,别点错哦!
为什么想聊新生儿黄疸
前一段时间接到表妹喜讯,生了个期待已久的小公主,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没几天又接到表妹电话,说宝宝有黄疸医生建议住院,可是她不忍心,才出生几天的宝宝就离开妈妈一个人住院,刚当妈妈的她特别舍不得,问我可不可以不住院?
这是每个刚刚生了宝宝的妈妈都会困惑的问题,我在医院儿科上班遇到的每个刚生完宝宝的妈妈都会问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各位爸爸妈妈聊一聊,希望能帮到您。
首先,我必须普及以下几点:
(一)
无论大人还是新生儿、小朋友,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生成胆红素,即“黄疸”。有时候上班时我们也会用胆红素皮测仪自己测自己,而且并不是肤色黑一点、黄一点,胆红素就高一点哦。一般成人皮测胆红素范围会在1--3mg/dL,如果想更准确一点,可以抽血测血里面的胆红素值。哈哈......扯远了
(二)
无论是皮测胆红素(单位mg/dL),还是抽血检测胆红素(单位mmol/L),其实都是测的血液里面的胆红素的含量。只是,“皮测”是透过皮肤来测定皮下毛细血管内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是没有伤害的,是一种估测(别小看那一台巴掌大的小仪器哦,它目前的市场价可是3万以上。)也就是说,抽血检测的胆红素值是最精准的。
两者之间也是可以换算的:皮测值*17=血测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医生在交代病情时,有的说皮测10,有的却说胆红素172。
皮测值需要经过皮肤测定,肯定只是估测,不是最准确的,而且肯定比血测值的真实值要低。所以,医生为了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进行最精准的治疗,只能在患儿入院后立即抽血查胆红素值。
(三)
任何物质在宝宝体内形成后肯定会经过消化、吸收、排泄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复杂过程中,如果有一个阶段出现问题,肯定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比如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言归正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当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mg/dL时,就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黄疸了。
新生儿黄疸出现的顺序:眼睛巩膜、脸面、躯干、四肢、手心脚心。所以想要第一时间观察宝宝有没有黄疸,应该经常观察宝宝的眼白,如果眼白发黄,可以立即去医院皮测胆红素。
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为什么我家宝宝要住院治疗呢?
新生儿从出生那一刻起,突然脱离母亲变成一个单独的个体,宝宝自身的各项生理活动也都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过这一变化后,所有宝宝血液内都会生成超级多的胆红素。这些胆红素必须跟血液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结合后才能正常进入肝脏,经过肝脏的复杂作用后再被排到肠道,在经过肠道内的正常细菌的作用后,随着大便被排出体外。
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这一过程。如果过程顺利,胆红素虽然生成特别多,但也会及时排除,所以胆红素不会升得特别高(足月儿不会超过12mg/dL,早产儿不会超过15mg/dL)。
如果生成过多、血液里结合胆红素的蛋白质不足、肝脏处理胆红素功能不好、排泄过程不畅,那么会导致胆红素升得特别高而超过正常范围,这时就需要治疗了。
而导致这些过程不顺利的原因有很多:饥饿、缺水、缺氧、出血、溶血、遗传问题等。
可以说,新生儿出生后一切不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黄疸升高。
什么时候需要住院治疗呢?
先请看下面两张图,这可是最权威的标准
如果你的宝宝黄疸高于正常值,就建议住院治疗。因为,新生儿胆红素太高,治疗不及时真的会危及到宝宝生命,这样惨痛的例子真的不少见!而且,如果救治不及时,胆红素进入大脑,会引起永久性的脑病,如听力障碍、视力问题、运动障碍等。
宝宝出生后,由于各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好,血液里面的胆红素很容易进入大脑。而且,早产儿、缺氧、缺水、发热、感染等情况发生时,胆红素更容易进入大脑。特别是出生后1周内,是最危险的时期。
如果出生后1周内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我的建议是立即住院治疗。
如果已经是出生后1周---2周,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也最好住院接受治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如果已经出生超过2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应该已经下降到正常范围了。如果此时胆红素还是超出正常范围,同时宝宝其他一切看起来正常,胆红素对宝宝的大脑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是仍建议查找出原因。如果胆红素高而且宝宝有不爱动、不爱吃、发烧等异常情况,建议即时住院治疗。
宝宝刚出生很多方面发育不完全,住院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针对性的治疗,如果觉得是小事不当回事的话,万一以后宝宝发育不好就追悔莫及了,各位宝爸宝妈肯定不能拿宝宝的健康冒险。
我在儿科工作十几年了,我们儿科的医生和护士都超级有爱心,各位宝爸宝妈大可不必担心,在我们眼里每个宝宝都是天使,我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照顾好您的宝宝的,毕竟只有到医院您的宝宝才能得到最安全的呵护。
经过我的解释,表妹还是放心的让宝宝住进了她家附近的医院,很快就恢复正常出院了。
温馨提示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每个宝宝个体情况有别,请听从医生建议。
各位亲,你们对于育儿有什么好的妙招吗?如果有,欢迎和我分享,请发 至邮箱ddyerj@163.com
小号新创,旨在教育好自家小孩同时能对您的宝宝有所帮助,看过后,请求您 高抬贵手,多多转发,谢谢!
作者:丁丁 编辑:老傅
请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哦↑↑↑
觉得不错,请点赞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