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诸子百家读书

儒家伦理与工匠精神

2016-10-31  本文已影响299人  牛瑞华

儒家伦理与工匠精神

——读《方太儒道》有感

文/牛瑞华

关注到这本书是因为巨大的反差萌。一家讲究创新和效益的现代企业竟然跟传统儒家文化嫁接起来,这种反差激发了我的兴趣。

阅读之前还是有些担心的,从目录和主题上看多少都有些为一家企业树碑立传之嫌。在阅读过程中,这些担心越来越弱化,读到最后,全书已经被圈圈点点成了一本笔记本。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叹服,毕业到现在十余年来,心中多多少少有些反思和感悟,都与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共鸣。

比如,企业不仅仅是个经济机构,还是一个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这对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大型国企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一些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提法。不过,我这些年工作和接触的企业中,凡是比较讲究家庭关怀的公司,成长性都很好,而那些眼里只有利润的反而适得其反。就拿我现在工作的公司来说,百分之六七十的都是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家庭式的工作氛围让人感觉很舒服。在大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

再如,几十个人的企业,老板现场管理就可以了;上百人的企业,需要用制度管理;上千人的企业则必须用文化管理。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用我一个开设计工作室的朋友的话说,第一代创业者都是一个德行,重要的环节都得亲自上手,一但脱离工作一线觉都睡不着。但这样的管理模式,仅限于几十个人的企业,一旦超出这个规模,就力所不及了。这个时候如果盲目上一些条条框框的制度,别说是老员工不适应,老板自己都不适应。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原则就是,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上马,以前家庭式文化中对人本身的关注更要保留,那么“方太儒道”提到的做法就派上用场了。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仅仅看到这本书才有的感悟,多少年前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也是这个观点。

还有一点,就是书中对现代企业的认识,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很多人会讲美国的例子,认为美国企业是以契约型制度为本的企业。可是,当你仔细深入研究美国企业的时候,会发现那些相对成功的美国企业都对员工有着明确的要求,尤其是今天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似乎并不侧重于制度的管理,更强调的是员工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回到这本书的主题,儒道。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是我当初上研究生时的指定书目,所以读过很多遍。这个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寻找一个灵魂。就像方太的董事长茅忠群所说的那样,“全面导入儒学就是要做一次信仰的冒险,为制度找到灵魂”。

当然,将《方太儒道》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并列肯定有些不合适,一个是企业文化个案,一个是普遍认可的经典,但这两本书的确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制度寻找灵魂。

那么,茅忠群为方太找到的灵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两点∶一个是儒家伦理,具体来说就是“致良知”;第二个就是工匠精神。这两点相辅相成,让企业文化和企业业绩相互促进,携手向前迈进。

书中多次出现一个观点,“一切创新都源于良知”。在书的最后,作者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升华,“方太的一切创新都源自于爱,爱则是儒家文化,就是致良知。”爱的繁体字中间是个“心”字,所以,爱就是用心。如果一个人真正用心去替别人着想,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我是学文科的,技术方面不太懂,所以对方太“水槽洗碗机”“风魔方”“云魔方”都是“爱心和致良知的产物”这一观点不做评价。不过,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打动了我,让我从内心里认可了这个道理。

书中120页“道德是水,制度是管道”一节中讲到一个故事。根据方太的制度规定,员工错误一般分为ABC三级,对于一般的C类错误,过去一般是20元处罚。在茅忠群的建议下,方太把C类错误取消了。刚开始的时候,有些高管担心,连罚款都取消了,就不会约束自己了,错误率肯定会上涨的。结果却是,方太坚持了4年,每年的员工犯错率都会下降50%。

我想,这就是一个证明:儒家伦理能够让人发自内心地产生羞耻感和责任感,并很好地激发自身潜能和创造力。

儒家伦理与工匠精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