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荃的一生看挫折教育对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影响
近日,笔者阅读了《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一书。此书共“十个篇章”、“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曾国藩与他的兄弟、祖父和儿子、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家庭之道。十个篇章、三个部分中以“曾国藩与他的兄弟”为第一部分,以兄弟“曾国荃”为篇首且篇幅最长,着墨最多。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兄弟曾国荃的教导与其他兄弟非同般。
曾国藩与曾国荃兄弟俩,性格迥异,阅历大不相同。曾国藩老成持重,低调内敛,凡事从风险角度考虑比较多,遇事做减法;曾国荃直率鲁莽,争强好胜,凡事看得过于简单,遇事做加法。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由此也预示着曾国荃的仕途生涯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曾国藩作为长兄,对弟妹的教导尽心尽责,特别是对曾国荃的官场教导,可谓苦口婆心、无微不至、诲人不倦,但弟弟曾国荃一生顶撞,辜负教训四十九年。因不听教海,曾国荃的仕途经历现实生活一次次的无情打击、一次次的痛疼磨砺,直到同治六年被朝延退职回湘后才正在省察到曾国藩的判断都是对的,曾国藩的老生常谈字字都应验。
从曾国荃的一生看挫折教育对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影响综观曾国荃的仕途生涯,主要有以下几次事件令其深悟曾国藩的远见及自身的不足,后期对其性格转变,处事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1.拒绝进攻上海,与获取赫赫战功失之交臂
咸丰十一年十月,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绅士向曾国藩救援,并提出月十万两银子接济湘军。曾国藩打算此美差交曾国荃攻打。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上海钱多,打仗不苦,二是上海天地广阔,立功机会更多,三是对曾国荃来说上海再立功,可以顺利升为江苏巡抚。但曾国荃不理解曾国藩的良苦用心,狭隘的眼光,倔强的忍性促使他看不到上海的特殊战略意义,执着于啃“南京”这块硬骨头,最终与轻松取得赫赫战功的机会失之交臂,这也是曾国荃一生中的大败笔。
2.修建毫华大宅,招他人指摘引火上身
曾国荃自吉安、安庆之战后积累了丰厚的经济基础,开始在湘乡开建“大夫第”。并且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战,开建一次“大夫第”。曾国藩多次劝阻曾国荃“家若太修造壮丽,则必为众人指摘,且乱世而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并以林则徐为例加以讽喻。但曾国荃一律不听,我行我素,把“大夫第”造得巍峨浩大,犹如王宫帝府。此事后来不仅造成曾国荃贪财臭名远扬,还惊动朝廷,被当朝者所忌。后来经修改,最终“大夫第”总算没有僭越,曾国荃也因此得以保住身家性命。
自古有一句话:富不露财,才不露峰。任何事情,任何人太招摇,太张扬,必招人妒,招人指摘,引火上身。低调才是王道啊。
3.屡次不听规劝,雨花台之战凶多吉少
攻打南京时,曾国藩命曾国荃不要冒然前进孤军深入,须与多隆阿、鲍超等部队多方协同。但曾国荃却不管曾国藩这一套,一路向前猛攻,孤军到南京雨花台。巡视军情后才知大势不妙。南京城墙宛如长城,规模宏大,基石坚固,非轻易能拿下,自此开始后悔不该轻率进兵了。
从曾国荃的一生看挫折教育对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影响屋漏偏缝连夜雨。一场严重温疫,令曾国荃部队雪上加霜,战斗力大减。同时太平军使用杀伤力超强的西洋炮使曾国荃部队陷入凶多吉少境地。幸亏曾国藩后方粮饷,弹药足额供应且拼命调兵遣将,四处发文求援才躲过一劫。战斗结束后,曾国藩分析形势劝其迅速退兵,其仍不为所动,迫使曾国藩不得不为曾国荃拿下南京做好一切准备。
4.看问题过于简单,奏折“首秀”不成功。
曾国荃升授“浙江巡抚”后才真正进入权力高层,拥有单衔奏事权 。曾国藩知其弟性格,预先告诫上首封奏折一定要稳重,不要仓促行事,因为这往往决定中枢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以左宗棠获单衔奏事权三月后才上奏第一封奏折,彭玉鳞至今还未上过奏折为例。曾国荃听了曾国藩的教导,耐心等待时机。机会很快出现。以恭亲王奕诉为首的总理衙门决定委托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向西方国家购买数艘新式军舰,组成一支舰队,当前用于平定太平天国,日后用于“帝国海军”,结果购置来的不仅是军舰,还有一批使用军舰的洋人。如果让洋人使用军舰,清王朝主权受侵,如果退还变卖军舰,中国建立海军的计划夭折,军舰折价损失巨大。总理衙门举旗不定之时征求战斗一线的湘军大员意见。曾国荃首次上奏,异常激动,精心构思,写了一道奏折。奏折以“太平天国平息指日可待,并非要军舰助攻”为由表明军舰退掉无妨 ,又自作聪明提出“退掉军舰,浪费巨款,实属可惜,不妨以此军舰巡逻海上,缉捕海盗,裁撒现有沿海水师,以节省经费”。此话虽发自真心,但无意中得罪总理衙门,指责其决策失误,浪费巨资。首次上奏,曾国荃的好心当驴干肺,因不善说话受朝延批渝,剥夺单衔奏事权。
官场讲话,有的时候对的也是错的,关键讲的是否合时宜。身在官场,讲话不得不小心谨慎,要看场合、看对象、看对方需要你说什么?说到哪里为止?曾国荃奏折“首秀”夭折的原因在于看问题太简单,性格太直率,写好后也不请老兄把关。
5.上折弹劾官文劣迹,留下遭人报复后患。
同一单位二位党政一把手往往因观点思想不同而导致关系不和。若矛痛激化,往往两败俱伤。
曾国荃任湖北巡抚后与湖广总督官文“督抚同城”。官文此人虽既庸且贪,但出身内务府汉军旗人,在朝树大根深。连善用手段的原湖北巡抚胡林翼也对官文曲意奉迎,倾心结交,把功劳归功于他。而不善谋略,争强好胜的曾国荃却不听曾国藩的劝诫、阻挠,一意孤行,呈一时之快上折弹劾,洋洋洒洒列出七条罪状,不仅得罪了朝中满族亲贵,还伤了朝廷的面子,留下无穷后患。
从曾国荃的一生看挫折教育对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影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后,曾国荃因领兵剿捻作战不利,接二连三多受朝廷“严行申饬”,不仅摘去顶戴,而且牵连曾国藩及湘系官员,令官文痛痛快快“报了仇”。这一严重打击令曾国荃彻底明白自己和曾国藩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深切悔悟。
曾国藩不懂身在官场,要懂得圆通,刚柔相济。水清则无鱼,一味纯正耿直,则无法立足。
经过数次重大受挫后,曾国荃终于成熟老到,磨平了棱角,为人处世风格发生变化,官场注意圆融退让,不再锋芒毕露。晚年,越来越得到百官、朝廷的肯定。最终和曾国藩携手跨入晚清名巨行列。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我觉得是曾国藩一生成长、成功的最好诠释。有一句话说,“听,会忘记;看,会过去;做,才会明白”。很多时候,教育一个人光靠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说教根本没用,非得让其去实践,去尝试,去撞得头破血流,体会酸甜苦辣后才能真正成长成熟。正如杨绛先生曾告诫年轻人那样: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烁,得到不同程的效益。如同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