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认知)哲思想法

读书真的有用吗?

2020-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帅大叔
阅读

读书真的有用吗?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一直都在建议大家多读书,也给大家推荐过不少书籍,但是很多人还是会有疑问,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真的有用吗?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心里有那么一点点触动,但隔了一段时间后再想回忆起书里讲过什么却想不起来,很快就忘记了一本书里讲了什么。

有时候想写下一些东西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发现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时间长了之后就忘记它讲了什么。

这样下去,还有必要读书吗?实不相瞒,以前我也有过这个疑问。

有时候我也会在想,读完之后我又记不住全部内容,一直坚持读书是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读过这本书吗?读书真的能改变人生吗?读完这本书我会不会马上变强了?

经过长期的反复地思考后,我好像悟到了一点点答案。

先说我得到的最终答案。读书有用吗?有用,真的。

如果要问,现在读一本书就马上有用吗?很抱歉,读一本书,不能马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地坚持读书,并且还要对吸收到的知识咀嚼消化,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书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去看书,那就只是简单地往大脑里灌输一些文字。如果输入的文字,没有经过大脑进一步的思考加以消化的话,学到的知识、道理很快就会被淡忘。

书里面的观点、理念、道理都是作者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再结合他们自己生活上的经历才写出来的。

因此,在看书的同时也要结合生活多加思考才能真正地掌握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为什么我觉得读书这个行为是有用的?

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也能从作者们的经历里学到别人一些好的习惯。

比如我喜欢看心理学类的书籍。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后,在理解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行为的时候,就会更清晰一些。

举个例子,《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感觉精力无比充沛,即使不休息也不会感到累,而且越专注就越有能量,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找到了答案了。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比如我读了很多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番茄工作法》、《晨间日记的奇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时间当朋友》。

我从这些书籍里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知识,有助于我养成了自律的生活习惯。

再比如我在高中、大学的学生时代读了很多村上春树的书,在他的书里,很多都有讲到了很多他在生活中做的事情。他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写作、跑步一小时、听爵士乐来放松等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通过读他的书,我觉得书里描述的生活习惯挺好的,我也挺喜欢,所以我开始去尝试模仿。

我开始尝试坚持长跑,现在我能轻轻松松跑完10公里;我开始学习欣赏爵士乐,现在我的歌单里有很多爵士乐,听爵士乐的时候真的好舒服;我开始尝试写作,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写日记,周记。现在,我更喜欢写作,我觉得写作很有趣,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写作上。

回想起来,这些习惯都是村上春树在书里反复提到,在读的时候觉得这种生活方式也挺不错,就向他学习,尝试去做这些事情,尝试的时候觉得也挺不错,于是乎就坚持下来了。

自从看了村上春树的书籍以后,我一直都在学习他身上的好习惯,也以他作为一位自由职业者这个职业为终生的目标。

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但至少我会一直以他为榜样。

我最近在读一本村上春树的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里他就把他的这些生活习惯写下来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再回想起他之前的作品,发现以前他书里很多主角的生活习惯都是他自己的缩影,也引发了我这次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觉得读书是有用的原因。

我想这大概就是坚持读书的魅力吧。

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

在读书过程中,多去思考,并应用到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就会被影响到,等到某一天回过头看就会发现,噢,原来这些习惯就是从那些书里学到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读者略加思索才能理解,那样它对读者的影响会很深,你会更牢固地记住它。

如果你需要动脑筋才懂得某个道理,你就会更好地记住它。

听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不是因为没有去记住这些道理,而是没把它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多结合生活去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充满智慧的道理。

最后,我认为,读书之后要多思考,多结合生活去实践。坚持读书,是绝对有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