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应该怎么打?
作为一个十几年打工经验的资深打工仔,我觉得应该总结一下经验,告诉新一代无基础打工人的前进方向,防止绕远。
在投身社会以前,许多人都是在故事、传言、电视等渠道去认识打工生活,可能会误以为打工就是简单的付出换取酬劳,甚至以为只要全心全意地去工作、或者展现一些才能,就会得到老总的器重,很快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老总的白富美闺女,然而并不是。
这样的认识可能会先入为主,让人好多年都转不过弯来,但现实就是如此,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的目的。
现实并不是爽文,社会的层次十分分明,上进的路并不是没有,但需要按照规则来计划,错误的努力等同于零。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明白社会以什么为重,就是三点: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术。
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先说学历。
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很普遍了,所以社会底层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甚至这里面也有许多才子才女,这是无可否认的,像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庭变故等各种原因辍学的,哪怕百分之一,放到社会上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我就认识好几个保安、电工会写诗弹琴。
但招聘第一关就是学历,学历不够你的简历就是石沉大海,为什么?因为就像上面说的,1%的几率,没人会承受99次的失败来换取一个底层人才。人力资源部也是人,也是打工人,他们招来的人需要给上级领导面试,如果水平不足,会被质疑工作能力,有可能饭碗不保。
所以,要想出头,学历第一。
读完大学的学生应该庆幸,不管是二本或者大专,许多层次高一些的领域已经向你们开放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选择性多了很多。
那学历不足的怎么办呢?国家也考虑到这一点,有成人高考。
参加成人高考程序我不懂,大家可以随便找个培训学校咨询一下,基本都可以代报名。虽然他们肯定会从中获利,但我们也省心不是?我的学历就是找的培训学校,中专一千,一年毕业;大专三千五,三年毕业,专业都是中药学。
首先明确一点:成人高考的学历认同度低,北上广深的大企业是进不去的,但各地的中小型企业还可以,虽然没有竞争力,最起码有敲门砖了,可以在面试时用专业技术折服对方,当然,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
还有就是选择专业很重要,既然到了社会上,就不是小孩子了,不要为了好蒙混过关选择什么汉语言文学,或者管理学,除非你真的擅长。
成人学历是国家给底层向上的梯子,不是装13的工具,要选择你了解的或者有规划的行业,比如要当建筑工地的工程师,就可以选择建筑相关专业,再考个工程师证书,尤其是证书,这是真正的实力证明,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换来的。
其次就是工作经验。
有了学历,专业不懂也是没用,相比那些投简历石沉大海的人,还要多搭些面试的往返路费,所以要想有工作经验,除了学习,还要经历职业生涯的低谷期,那就是只要有人用,不管多少钱,甚至不赚钱都要去,不为别的,就为学习实际经验。
所以说学什么要趁早,等到养家糊口背房贷时去学习,家里也不允许呀!
有了实际经验,将之和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试着挑战工资高一些的工作了,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在社会上稳稳地立足了。
最后还有,打工之路千万条,专业技术称王道。
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比如你在高低压电工方面有对应的证书和工作经验,充其量当个维修班班长。普通维修工月收入3500的话,班长能到4000,怎么继续提升呢?对水电、压力管道等相关各方面都掌握后,可以挑战一下主管甚至后勤主任,那工资就是五千到一万了。
为什么说专业技术重要?我们看管理方面,管理岗位绝对是狼多肉少,你看哪里缺领导?就算缺领导,你用什么证明自己管的好?毕竟相对于技术,人却是最难掌控的。你对明刀暗箭有足够的准备吗?
至于创业开店……我已经懒得吐槽了,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的《开店经验总结》,先不说疫情让你说死就死,单就是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就够你焦头烂额了。都说挨着大树好乘凉,你想当大树,有准备吗?没准备好就只能当坟头草了。
还有之前说的努力工作和展现才能为什么不行?努力工作只能证明你适合做现在这个岗位,不能证明你适合往上走,因为在老板眼里,你努力工作是应该的。
而展现才能,不但不能让老总刮目相看,反而会让你的直辖领导——尤其是没自信的——感到威胁,想尽办法把你赶走。
其实专业技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铁饭碗。众所周知,一般是把有编制的工作称为铁饭碗,因为工作稳定、收入高、待遇好,但专业技术和它相比也不逞多让。
专业技术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许多工作单位都需要,待遇也很高。虽然它可能不够稳定,会因为领导刁难或者企业破产等而失业,但你可能失业当天就能找到一份同样待遇的工作,驾轻就熟地上工了,这种稳定性比编制人员还厉害,因为编制人员离开编制可能一事无成,甚至想回来都回不来。
还有一点,就是不用卑躬屈膝。相比管理岗位,技术人才有很强的再就业能力,对技术人才来说,工作是双向选择的,大不了离职,离职我想找你这样的单位一大把,你想找我这样的员工恐怕就不容易了。
管理岗位辞职再就业就不容易,毕竟领导岗位稀缺,而且是职位越高越稀缺,而且就算应聘成功,面对整个部门的老资历,也是一大难题。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技术人才可以和管理者、老总平辈论交,毫无低三下四,而管理者见到上级却要矮上一头,就是这个原因。不是因为技术人才和老总关系多铁,而是他们有足够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