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吗?

2017-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入眠

   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很久。写了停,停了又写。足以看出我的犹豫之态。

     我写作,从构思开始就能顺着这条线一直想到最后读者读到的表情和心理状态。下笔写的时候多有踌躇,这段会不会让这一部分读者误会,那段会不会让那一部分看客不爽。考虑多了,往往是有害的。写一半就停笔,因为实在写不下去了,半路夭折的文章被团成纸团丢进纸篓。如果说文字是灵性思维的另一种载体,我又亲手毁灭了那么多“摇篮里的生命”,算不算罪孽深重?

     我的文字过于温吞,没有犀利的观点和尖锐的言辞,这多“得益”于我瞻前顾后的文思风格。我也不清楚自己在怕什么。“怕”这个字是心魔,好多人无意识的说出这个字,我听得真切。每一个“怕”字都如惊雷在我耳边炸响。

“我怕考试不及格,既没面子又会被说。”

“我怕业绩不好,工资低不说还会遭老板冷遇。”

“我怕跟爱人间的感情变淡,他/她最终离我而去。”

“我怕同学会上我是混得最不好的那个。”

“我有点紧张,一会儿上台发言怕出错被嘲笑。”

“我在网上购买了贵重物品,怕快递调包或送错。”

“我怕一眼望到底的碌碌无为的人生。”

“怕孩子没出息。怕父母生病。”

“全球变暖不容忽视,雾霾越来越严重,全球局势动荡不安,人类生存环境岌岌可危,恐怕人类未来要面临麻烦。”

……

     是不是常常想到或听到这些“怕” ?然后想到或听到后并没有什么感触就直接忽略了?它是不是已经贯穿了你的生活你还不自知?

     我也有好多藏于心底的怕不想说出口。长年在外漂泊,有一部分原因竟是潜意识里掩埋好久的——怕回到家乡。我是东北人,我的父母在东北,我的童年在东北,我的家乡在东北,我却别扭着一直不回家。今冬,远离家乡熟悉的冰雪,温暖的地热,独在南方,真正接触了中国东南部的绵绵冬雨和阴湿寒凉。我怕冷,更怕这阴冷。空调在南方的确普及,家家都有,不过这治标不治本的取暖方式让我心生嘲意。一锅汤凉了,是一勺一勺的往锅里添热水好呢,还是在锅底架起篝火更胜一筹呢?就算这样,我还是怕回家。是什么样的恐惧竟然深植心底,让我宁愿放弃温暖的港湾甘心选择飘摇在海上,竟超越自控,凌驾于思乡思亲之上?!

         呜呼! 是为何?

     静坐,细思。古代有康熙帝临终口谕,唯恐皇子间为夺皇位结党营私互相残害;近代有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亲诉怕被全村人吃掉,怕孩子沦陷,呼吁救救孩子(虽另有深意);现代更有金融界怕泡沫经济的风险危害,政界怕决策不明导向错误,官员贪赃枉法、百姓民不聊生;商界怕政府推行新政不利于自己发展,竞争激烈破产倒闭……我最近对柴静着迷(一朋友说我研究柴静研究得走火入魔了),阅读她的书,看她出自拍摄的《穹顶之下雾霾深度调查》。她也有很深的恐惧。由于女儿的出生就伴随着肿瘤,她怕未来女儿生活的世界无美丽的蓝天、清新的空气。

      从古至今,“怕”已经渗透这个民族的潜意识,融入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愈演愈烈,像水溶于水无法剥离。不过也是由于“怕”,我们才可以防患于未然,越走越远。有顾虑就会多思考,勤思才会有出路,头脑里的突触是练出来的,越多越有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近义词可以互相切换,意思也由浅入深。由“怕”入“忧”,由“忧”生“虑”,“虑”进而“思”。这些由“怕”生“虑”的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更智慧,国家更强盛,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的根本原因之一。

      还会“怕”吗? 当然会。还有担心吗?必须有。无法做到少忧思戒多虑?那就让这些升华吧!让围绕在身边的“怕”成为你信手拈来的佐料,为生活这份艺术大餐增色添味,满庭留芳。

        其实我们并不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