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诗香最美文字遇见♥美文

如梦古镇,盈盈一水间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荷一

古镇,心的休憩地。

虽说我是江南人,但并不在江南长大。黛瓦白墙,水榭楼阁,雕梁画栋。那一句句吴侬软语,永远是细腻温婉的。

江南不只是缱踡柔情,更是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

一个飘雨的夜晚,我们走进了三河古镇。

这是一个典型的古镇,粉墙黛瓦、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商在衣锦还乡之后,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宗族门面,或亦以牌坊筑立,褒奖徽文化守夫的风骨。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

黛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第一次亲眼见到是在多年前,我们自驾去黄山旅游。看到绿荫掩映下的黛瓦白墙,我屏住了呼吸“留白”二字跃入脑海。

做人做事须留白,我想这是徽文化的内涵吧。

初到古镇,和雨不期而遇。雨是江南魂,没有雨的江南少了灵秀。

我是极爱雨的,喜欢听雨发出优美旋律的声响,喜欢看雨丝缠缠绵绵,在天地间织起一张如梦幻般的薄纱。

走在青石板上,踏上幽幽的雨巷。古朴的民居,轻触一扇扇门窗,不知道如烟往事,有多少故事曾纷纷上演?

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关于它的故事,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它不起眼,你稍不注意就会和它擦肩而过。

一人巷,顾名思义就是只能一个人通过,巷子深处是一户人家,我饶有兴趣的走了进去。

站在巷口,让我想起了三尺巷的故事。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山东聊城“仁义胡同”。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

收到家人来书,逐修一纸:“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让出了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又何妨?想必一米巷也是由此而来的吧……

雨淅淅沥沥地一直在下着。

我是如此的向往,那种没有纷争的生活,安静如古镇。捡一段闲暇时光,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捧一盏茶,盛满一杯浅浅的心思,去享受那独一无二的静谧。

年关在即,巷口的老宅,家家都在挂着红灯笼。阿婆扶着梯子,阿公站在梯子上挂着红灯笼。灯笼亮起的瞬间,映照着阿婆的脸,红红的,看着阿婆仰头幸福微笑的样子,这雨中的景色是如此的醉人。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美丽的三河古镇,古木幽深的佛寺,不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流的回音,乌篷船安静的停泊。站在古月桥上,古镇在绵绵细雨的笼罩下,朴素而宁静。

吃在三河,游在黄山。三河的吃自不必说,重要的是,从古镇走出一位世界名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抗战期间,杨振宁随母亲来到三河,居住此地,这也是,杨振宁教授在国内的唯一旧居地。

杨振宁与翁帆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佳话。

遇到你不是在我最美丽的年华,却是我最嫣然的记忆。

夜幕降临,花灯初上。古镇的万家红灯笼,于古朴中柔和了浪漫,于浪漫中增添了更加温馨的情调。

“打着伞吧”。接过伞,心中无限荡漾。爱一个人,无需多言,只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这样默默相依相伴,足够温暖一生一世。

今夜我想枕着你的温柔入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