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思考记忆心理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94人  我为法国修马赛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两个思维系统,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将其称之为系统1(快思考),系统2(慢思考)

系统1是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是根据经验形成的可执行自动化程序,它也能察觉一下简单的关系,比如说这两个杯子是一样的,这座山比那座山高等等,它也可以快速反应出2+7=9,但是遇到27*56的问题,系统1就会失灵,交给系统2处理

系统2的运作需要动用脑力,需要所有的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那么运作会随之停止。比如你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想象一些东西,但是如果遇到复杂一些的问题,比如“用5分钟概括这本的主旨”,那么散步的动作也会自动停下来。

系统2更加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它可以处理多重任务,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但它是非常懒惰的,它不会主动发挥作用。我们日常处理事务的时候,往往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是系统2。如果系统1觉得自己解决了问题,那么系统2就没什么事儿了。

大脑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由于系统2的“懒惰性”,这导致我们很多决定都是依赖于系统1的直觉反应,因此产生了诸多建立在直觉思维的有趣现象。

1、曝光效应。当某人某物某事反复出现,反复在我们眼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被我们认定判定是可信的。这就是为什么大牌产品会反复打广告的原因。
2、启动效应。你听了一首好歌,歌词核心是月亮这个词,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会对月亮这个词的敏感度会提高,让你更容易注意到。这种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被其他事物启动的现象,叫做启动效应。为什么笑和哭都容易传染?
3、常态理论。当我们已经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后,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便会不以为意。俗语所说的“见怪不怪”也是这个道理
4、因果关系错觉。我们习惯将连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即使其中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比如苹果熟了,就要会从树上掉下来。实际上呢?这是由于重力原因。
5、确认偏误。如果一个人先有了某种猜测或观点,那么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所谓“先入为主”,说的也是这种认知偏误。
6、光环效应。你对某种事物初始印象很好,那么你会觉得ta什么都好,如果后续了解符合你的判断,那么会加固这种形象,如果相反,则负面意义也会很大程度抵消掉。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印象”在恋爱和求职中,都非常重要。
7、框架效应。含义一致,但是因为表现这个含义的框架不同,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这杯三分之二已经被别人喝了”VS“这杯水还剩三分之一”,“经济增速还很低”VS经济增速不够高“等等,都是框架效应。

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1、启发法。系统1碰到难题的时候,会用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来替代前面的难题。那个启发了你答题思路的问题,被称作启发式问题。它引起的心理学现象不胜枚举。比如:

2、前景理论。影响人们决策行为的,往往有以下几种效应

3、禀赋效应。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的时候,他对该物品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这套理论有什么用

由于我们的心理,经常出现非理性行为,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决策之前,都需要对各种决策进行自检:
1、对谈判中的任何数字都要极度敏感,认定其对自己有“锚定效应”,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2、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方法进行预测,防止盲目冒险
3、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景
4、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是依赖过人的内部意见。
5、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