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诵浅吟

十里长山

2022-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跳出龙门的鱼

十里长山

喻祥

十里长山就是现在的玉皇山。因为是小地方,许多典故都是民间百姓们口口相传,又无人采集、整理,我问了许多健在的老人,这两个名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不得而知,便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两个名字都很美,“十里长山”有诗意,“玉皇山”有仙境,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满足的一件事情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这首《题西林壁》是他游观庐山后的总结。读到这首诗,是我在淮安师范读书时《文选》课上罗福宁老师教的,罗福宁老师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的侄儿,家学渊源,随他读了三年的《文选》,三生有幸;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是从淮安师范放假回家。因为生于斯,长于斯,从没感到十里长山什么特别,现实版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88年暑假,带着金湖同学王旭东到家里玩,上了十里长山,他的一句“家乡有山真美”的赞叹,让我非常自豪,也使我重新审视了面前的十里长山。开学后,王旭东回到学校大谈特谈十里长山,令全班同学羡慕不已。当时淮安师范生源来自于两淮、灌南、涟水、洪泽、金湖、盱眙,我们班还有一名泰兴的同学,除了盱眙外,都没有山,或者像个山样的山了。

砍草

因为是家中长子,记得我七八岁以后,每年暑假都要随着父母到十里长山“砍草”。那个时候,农村什么都拮据,连烧锅草(家里烧饭用的燃料主要是草,除了庄稼的秸秆、树枝,最多的就是山上的杂草了)都紧缺,妈妈经常为烧锅草犯愁。“望山跑死马”,虽说我家就住在山下,可是每次到十里长山砍草,都是天没亮,踏着露水出发,踩着月光回家,中饭是母亲头天晚上做的玉米面饼,不用带饮用水,十里长山有很多山涧,泉水叮当响。从家里到目的地狼窝,经过猪场上面的山坡、东山头、老龙洼,步行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到了狼窝后,整个裤腿都已经被露水打湿了,湿湿的解放鞋面、裤腿上沾着枯草叶、搀郎郎(苍耳),脚底的湿泥只需要在湿湿的草地上左一蹭,右一蹭,便干净了。只是解放鞋里面一走一滑,因为那个时候,夏天是不穿袜子的,好像也没有袜子穿,而且一年到头只有一双鞋子,坏一双,才换一双,脚头处有不知什么时候进去的烂泥,和着汗水、露水,便打滑了,紧一紧鞋带,要好一点。砍草的日子要选在大晴天,因为刚砍过的草潮湿,太重,便就地打铺,晾晒,当天不带回家,第二天下午回家带上头一天砍的草。放在山上的草一般不超过三天,因为担心下雨。带回家的山草还要铺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晾晒几天才能扎捆、打堆。这山草也奇怪,即便是枯草,站在地上的时候,被雨水淋湿了,太阳出来了,晒干后不要紧,在锅腔里仍然烧得很旺,有火力;一旦砍过后,铺在地上,被雨水打湿了,一天的功夫就会烂了、霉了;即使及时晒干,火力不好,软软的,“不引火”。狼窝在深山里,离家有20里路,只有勤劳的人家才去砍草,所以那里的山草比较多,比较高,一般连续性地砍上一个星期,家门口便会有了高高一堆草垛,这堆山草兑着庄稼秸秆、家前屋后菜园笆树枝什么的,基本上就够锅腔大半年的生活了。

猪场

十里长山脚下住的多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周边省份逃荒来的人家。我们家来的比较早,在1915年前后,我曾祖父十几岁时从安徽灵璧老家逃荒过来的。祖上本姓张,至今还是灵璧当地一个大姓人家,到盱眙便被喻家收养并改姓,也算是当地人了。后来就有了我祖父,有了我父亲,有了我们兄弟几人,都是喻家的后人了,我几个弟弟都不记得我们本姓张了。猪场也在山脚下,在我家东一里路方位。这个地方原是生产队养猪的地方,后来外地逃荒来的居民多到那里安家,住的人多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形成了一个二十多户人家村落,被大队纳入行政编制,就腿搓绳,就叫“猪场生产队”吧,至今还是这么称呼。虽说是邻庄,但不属于一个大队,我很少去那里。印象中只有一件事情。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听说猪场发现一处蚂蚁窝,大得惊人,在开挖灌溉渠——龙沟发现的。蚂蚁窝深度大约有两丈,面积有十多间房子大,蚁道粗的直径有二十公分,细的也有一两公分,一般都在五公分以上。蚂蚁倒不大,就是本地的黑蚂蚁,但是数量上多得不计其数,而且都是成团的。为了不影响工程速度,民工们采取用火烧的方法来驱走蚁群。蹊跷的是,当天发现蚂蚁窝的村民晚上就生病了,而且一病不起,看了许多医生,都不见好。村民们便传言,这些蚂蚁是神灵。当时我才几岁,父母不让我去现场,都是听大人们说的。

老龙洼

老龙洼的名字很气派。听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一条巨龙坠落到在十里长山,死了。老龙的身体在地面砸出一条又长又深的洼地。夏天暴雨时,这里才有水,其他时间都是干干的,就是比两边的地面洼了许多。读小学的时候,我随着大孩子们到这里总是很敬畏,站在洼地向两边仰望,很是惶恐。读师范的时候,暑期放假回到家里,有时候随着父母到山里砍草路过老龙洼,总期望能够找到一两块龙骨。

石鼓堆

十里长山海拔高度大概有50米,这是我读初三的时候才弄清楚的事情,以前一直认为我家门口的这座大山的海拔至少也要有那么两百来米,初三中考地理学科复习的时候才知道,十里长山是大别山余脉,属丘陵地貌,海拔多在50米左右。再后来到淮安念书回到家乡,觉得山确实没有二百米,也没有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么高大了。从山下看,十里长山许多地方比较陡峭,但是到了山顶上再一看,你的胸腔会为之舒畅得很,因为山顶的许多地方是非常平坦的,微微的高低起伏,使得十里长山有了迷人的线条,甚至有点性感。

在老龙洼附近,平坦的山顶上有几十个形状、大小都差不多的“石鼓堆”。这是我们当地的方言,把大大小小的乱石堆在一起,呈鼓状,我们都叫它“石鼓堆”,直径一般都在五米左右,什么年代的杰作,干什么用的,当地老人们也不知道,也没有人深究。它们看起来很随意地散落在那一块方圆一公里的地方,很自然,甚至很亲切,也不像外国有个地方的“巨石阵”那么怪异。暑假时候,我们经常爬到“石鼓堆”上玩,有的上面还有野果,像“八月楂”、“山里红”、“麦盼子”、“咽喉子”等。1987年我到与我家一玉皇山之隔的仇集小学上班,知道仇集的清平山上有宋朝著名抗金女将梁红玉抗击金兵的古战场遗迹,于是就联想到十里长山上的石鼓堆。清平山与十里长山相距不到十里路,与石鼓堆所在地也就在十五里路左右,对于冷兵器时代,动辄几万、十几万人马作战,这个距离也不算什么,何况石鼓堆所在的区域也是通往清平山的一条路径,这样想来这“石鼓堆”群似乎就是武侠小说里描写的“石阵”了,也有可能是梁红玉在这里布下的。想到这里自豪感油然而生。据我所知,十里长山上除了这个地方有石鼓堆群以外,其他地方的石头都被堆成“一字长蛇阵式”,用作围拦牛羊、保护庄稼。

老石塘

到狼窝需要经过“老石塘”。老石塘在十里长山山顶,是大大小小十几个水塘的统称。大的有三百来个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十来个平方米。塘水都很深,大人们说打不到底,但水都很清澈,没有任何污染。距离老石塘二里路处,有一座叫东山头的小村落,只有几户人家,这是我们山下人上山的落脚地方,他们下山赶集也常常在我们村子里吃过饭,喝过水。我母亲姓许,所以东山头许家当家人就在我们家吃过饭,我随父亲上山砍草也到他家喝过水。山上泉水丰富,许家门口就有一口小水塘,几户人家的洗洗涮涮、饮牛喂羊都在这里,甚至连夏天洗澡都在这里解决了;几家门口都有自挖的水井,不深,但水很清,冬暖夏凉,天然的矿泉水。所以老石塘和东山头的人们相安无事。也许是水温低的缘故,老石塘里没有鱼,有山螃蟹,还有人说有老鳖。虽说老鳖是个好东西,但那个年代的人似乎不稀罕它,逮到老鳖回家不是煲汤,而是把鳖肉剔下来和青大椒炒着吃,两个大老鳖只炒了一小碟,真正是暴殄天物啊!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有人到老石塘去钓老鳖,不知有没有,没听人说过。

老石塘不是天然的,它很来头的。据说是在清朝中期,政府为了修筑淮河下游的三河大坝,需要青石条加固,便在盱眙所有山头采集石样,最后确定十里长山东山头一带的石质优良,细腻坚韧,是上好的石材。这里还距离淮河很近,便于水路运输。后来此地便留下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石塘,由于挖得很深,泉水渗入,便形成了十里长山一处特色地貌了。

仙人洞

十里长山峭壁处有一个洞,叫仙人洞。站在我家门口,可以看到洞口前的那一片刺槐树林。仙人洞口呈扁圆形,有五米宽,高度在一米多点,中间有一块巨石撑着洞口上沿。低头进去,里面大概有五十个平方米,高度接近三米。洞里面冬暖夏凉,很是宜人。我们冬天很少去玩,但是夏天确实经常光顾,打猪草、薅茅草、放牛的时候都要进去休息休息,里面大部分地方是干土地,只有一两处岩缝里渗出水,淌到地上渗开来。我们直接躺在干土地上,闭上眼睛,听着水滴落在地上的“哒哒”声,享受着清凉湿润的空气,舒服到骨子里了。我们经常相约早上出来时带了吃的东西,和家里人说好了中午不回家吃饭,就在仙人洞里打牌、睡觉。那个时候,我们虽然不知道有空调这个东西,但我们却提前找到了空调的感觉,真像神仙一样。据说,仙人洞里还有个内洞,一直可以通道十几里路外的仇集的一户人家的水缸地下,编故事的人估计是受电影《地道战》影响。洞里面确实有个小洞口,仅够小孩进去的,曾经有个胆大的小伙伴爬进去,几秒钟后又退回来,说太黑了,害怕人,以后再没人谈及此事了。

我们对仙人洞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88年暑假,有几天家里农活不忙,我和父亲告个假,带上铁锤、錾子和玉米饼、水壶来到仙人洞,早出晚归,用了四天时间,在洞的两边凿了“吾佛”两个篆书大字,没有落款,字的尺寸记不得了。那个时候刚读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我满腔的激情,便被物化成这两个大字。原本想把那一片悬崖处的几块石面都刻上字的,一则这项工作太难做了,二则后来也没有时间了。现在想来幸亏早早收手,否则的话,那么好的一处景致,被我糟蹋的了。

仙人洞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明末清初,有位道长路过此地,被这有山有水的优美景致迷住了,便选了地点开挖了山洞常住修行。时间长了,道长便和我们村子的财主员外成了好朋友,互相有了来往。又一次,员外从山上回家,和夫人谈及道长有一套非常精致的金酒具,夫人很是羡慕,便要求员外向道长把酒具借来家看看。道长二话没说,便借给他们,但再三叮嘱,必须在明天晚上还来。谁知,员外夫人起了歹念,用假的金酒杯偷换了一只。道长拿到假杯后,感到此地民风不纯,当晚便离开此地。员外得知夫人做出这等事情,羞愧不已,把那只金杯再拿出来一看,金杯脱手而落,不知踪影。原来那个道人是位仙人。

我有近二十年没有上山了,听家里人说,十里长山现在改名叫玉皇山了,可我印象当中玉皇大帝没有来过此地。整个山已经被开发成果园了,狼窝、老龙洼、石鼓堆、老石塘早就没有了,仙人洞还在,但是多年没人去了,洞口被杂草、树枝封住了。玉皇山上现在最有名的就是影视基地了,那是“我的兄弟顺溜”诞生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