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第五模块(14-16讲)读书笔记——贴纸复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促进学生思考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学生的思考活动具有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问题、批注、小贴纸等教学支架使思考可视化,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发展。而思考可视化不仅能促进理解、记忆,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更能让学生一一都参与其中。
一、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的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在“新课标”指引下,将思维可视化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使复杂、模糊的思维过程变得清晰可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二、复习教学中思考可视化
借助复习教学,让思维留下痕迹。在语文复习教学上,教师可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设计字词题目,然后选出优秀的题目设计进行展示复习。学生为了被选中,他们会不断地去思考,自己寻找答案等等。然后把设计好题目后写下来,然后老师拍照上传,实时展示与分享复习成果。这种方式,其实是满足了学生的权利和乐趣需求,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复习和理解,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提升。
三、小组合作中思想可视化
学生采用小贴纸式与文本深人对话,运用 小组合作的模式也是思想碰撞留痕的方式。小小的便利贴有着大大的用处:和头脑风暴、分类、结构化等等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的思考如同鞭炮一样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一切的目的都是指向看见每一名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总而言之,基于“思考可视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