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两位最有权势的同时代女人——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3)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同一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在权欲面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两位女王的专制欲望并无本质不同。
维多利亚女王留给人们的似乎一直是温文尔雅,以及不计得失甘当幕后英雄的淡泊宁静形象。事实上大错特错。维多利亚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有时温柔善良,有时却强硬冷酷;有时顺应时代潮流,有时却又顽固地与之对抗;对内尽量保持慈善大度,对外却贪得无厌支持殖民扩张……特别是当她坐稳王位后,一有机会便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巩固甚至企图扩大自己的王权。
1868年到1874年是被维多利亚称为“骚乱不安”的五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帝制的废除,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国内激进的共和主义思想的发展,报刊上不断出现攻击王室、攻击君主政体的言论。作为君主制度的象征,女王成为各种激进分子攻击的靶心,他们甚至提出了废除女王,成立共和国的要求。而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的上台,更把已经风声鹤唳的维多利亚逼向绝境。他居然准备接受查尔斯·狄尔克爵士入阁。这个家伙是个狂热的共和主义鼓吹者,他要求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成为轰动全国的著名人物。女王怎么可能容忍这样一个反对自己的敌人进入内阁呢?而格拉斯顿也不愿意作出让步,双方僵持了近一个月。有人出来劝导女王说,如果她一意孤行,很可能会导致一场政局危机,那时女王将成为全国舆论攻击的焦点。维多利亚这才不得不退让,讨价还价地对格拉斯顿说:“像狄尔克这样的人,只能从低级职位干起。”狄尔克最终担任了外交大臣助理之职。
不久,女王与内阁之间一场更为激烈的冲突发生了。1881年初,女王在出席议会致辞时惊讶地发现,未经自己许可,她的讲稿竟被篡改了。讲稿中的内容早已偏离了政府此前的既定外交策略,这是她坚决不能接受的。争执之中,在枢密院会议上,有的大臣甚至以辞职相威胁,他们认为女王粗暴地干涉了政府的政策,放话说不让女王出席会议。双方难以达成妥协,不欢而散。内阁大臣们一个个拂袖而去。临出门时,他们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因为君主的职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辩!”
格拉斯顿触及君主利益的改革浪潮接踵而至,维多利亚女王如坐针毡,她深恐自己将步拿破仑之后尘,被赶下那金碧辉煌的宝座。这个一向倔强的女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当格拉斯顿把一份份代表内阁的议案摆到她的办公室上逼她签字时,她愤怒得恨不能一把火烧掉这些完全违背她本意的文件。但形势再明白不过:要么签字,那她所醉心的君权依然可以得到有限度的保留;假如一意孤行拒绝签字,那么将面临激怒民众并被掀下宝座的巨大风险。在无奈的一声哀叹之中,她终于在空白处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尽管一次次表现出烦躁和愤怒,她还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维多利亚女王心中积郁忧愤之情,当格拉斯顿在新一轮的大选中败下阵来时,她才出了一口恶气。离开内阁那天,格拉斯顿前来拜别女王,维多利亚高高在上,只冷漠地说了一句:“格拉斯顿先生,我想你现在总该休息一下了吧!”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