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处理亲密关系的铁钉心理咨询日记(二)

2023-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张铁钉

今天是第二次咨询。

在下午的时候,心脏开始疼了起来。开始以为是因为中午就吃了点牛肉,下午喝乌龙茶喝的低血糖了。在吃完东西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自己又焦虑了。

这种疼痛一直到下班,我用软件测了测心率,意外发现自己体温偏高,已经过了三十七度。

在焦虑躯体化症状中,体温升高是很正常的。但对双重躯体化的我而言,整个人感到很虚弱。

坐在咨询室外等咨询师的时候,我问了前台有没有体温计。前台告诉我没有体温计,我就自己缩在角落,吃了颗话梅糖,喝了杯温水,开始看书。

果然,书是我的解药。

在进咨询室的时候,感觉已经没有那么虚弱了。

这次的咨询,是深挖童年时期的相处模式,和我的恐惧模式。很多的东西我记不清了,记不清原因,记不清感受,只记得一些小小的画面。

一盒小小的友谊又或者是姹紫嫣红的护手霜,被一个女孩子拿走。

一个墙,我要跪下来给人当凳子。

集体活动中,孤独自己一个人。

我们的大脑有个自动保护机制,过于痛苦的回忆会被锁起来。咨询师努力的想要撬开这些锁,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我对团体最深的恐惧。

我害怕加入任何一个团体,我害怕女性多的团体。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属于任何团体,也不会属于任何团体。我害怕被排斥,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冷漠。所以在不断的讨好别人,掩藏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

咨询师告诉我,这些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与母亲最初的状态。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角色。我要让自己表现成好孩子哄母亲开心。不敢表达自己的任何需求,以防止母亲不开心。在母亲情绪失控的时候,我要做垃圾桶,负责疏导母亲。平时则要承担家务,并且在外面表现成能让她高兴的样子。即使不喜欢,也要让母亲以她的喜好打扮自己。

这就决定了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我和另一方的相处模式。

我总是因为害怕被抛弃,重新回到孤独中,而不断的讨好对方,去配合对方的喜好,去照顾对方的情绪,却不敢说出自己的感受。

但这并不是我需要,或者说是我真正想要的感情。

因此在这种模式中久了后,即使表面上很和谐,但是在我内心却犹豫不决。

如果此时没有崩塌,那么我就会产生回避心理。

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内心深处,我不想一再重复这种模式。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一段亲密关系后期的时候,对方会发现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们以为我会永远处于讨好的角色,以为我会一直是他们心里所谓的懂事,以为我可以逆来顺受,完全没有脾气,以为我真的对什么都没有需求。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真正渴求的是一段平等的关系,渴求的是不用我多么的讨好,就能拥有的温暖拥抱。我想要被人紧紧的抱住,不带有任何的目的,不带有对我任何的渴望与需求。

我想要的是一段可以包容我,接受我,可以聆听我,可以让我真的感觉到安全的关系。这段关系让我可以正常的表达出自己的渴望,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这段关系是平等友好的,我不用小心翼翼的去照顾另一方的感受,更不用担心对方会冷暴力,会离开。

我希望的是,这个人会在我再次陷入无助时会伸出手拉我一把。而不是像是在我童年时光那样,总是孤立无援。

承认自己真实的渴求,承认自己真实的需要,是走向正常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在过去,我总是勉强自己,甚至于去接受在别人看来不该接受的东西。在过去,我总是以委屈求全的方式讨好对方。不管是送对方东西,无条件体谅对方,原谅对方,还是其他的。这些都是来自于思想中的那个烙印。

如果不这样,我就会失去他。

连我的母亲,我人生中最应该不抛弃我的人,我都要如此的讨好,不然就会受到惩罚。可能是让她失望的眼泪,可能是她受伤的神情。

那么,我喜欢的人,也会如此,他会离开我。

精神分析疗法的意义或许就是如此。它与认知,人本,个体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挖掘你动机和行为模式下的真正成因。并非是让你推卸责任,把错误归结给谁,而是说让你知道你最早产生这种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这个模式让你的生活痛苦,那就找到根源。

就像是过敏一样,要找到过敏源。

找到了,才能避免自己再次陷入这个模式,才能让自己的恍然大悟,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现在。

当然,康复还需要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分析法见效慢,但是能根治的原因。

我相信自己能够好起来。

也相信与我有相似问题的人也能好起来。

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力量。

现在开始,停止讨好。去寻找那个自己真正渴求的亲密关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