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夜遇

2016-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兔君

   多年后,世人大多还记得子猷与叔夏的凭江一会。

   子猷仕居京都许久,那日起意回乡。时秋末,江风潇肃,荻花瑟瑟。游船夜泊江渚,正赏中天月色。

  "黄门侍郎乃天子近侍,多少人巴望垂涎而不得,公子为何辞官?"

  小使虽侍奉子猷多年,仍不解其怪行,故有一问。

  子猷凭窗独酌,笑,不答其问而他言道:    "我记得如意坊酒娘风姿绰约,今年几岁了?"

  "公子出仕时酒娘十七,至今,大约二十有三。"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若等花事尽颜色无,回乡没了饮乐之地,多寂寞。"

  小使摇头叹气,想公子若非生于门第高绝的琅琊王氏,此等登徒浪荡,还不知晚景凄凉何处。

   正言时,岸上有车马声声。与子猷同船回乡的李生自船头进舱来,道:    "是桓野王。" "江左桓叔夏?公子可识得?"

  "不曾见,略有耳闻。"

  玉樽轻放,子猷对李生道:"素闻其人善笛,称'江左第一',不知所传虚实?"    李生待答,子猷对小使挥了挥纸扇,嘱道:"且去令他吹来听听。"

 小使与李生呆若木鸡,良久,李生汗颜道:"公子恐有所不知。江州桓氏当世名门,闻达贵显。这桓伊桓叔夏更是累迁要职。时任宣城县子,领永修县侯,因淝水之功,封大司马参军、护军将军,统豫州十二郡及扬州五郡军事......"

   李生历数未果,子猷断其言道:"听笛而已,为何数起官职名?"

  小使搔首为难,道:"公子与桓叔夏素无往来,其人又非乐工,如此,恐怕于礼数不妥罢?"

  "啊,的确不妥。"    李生二人略松一口气,但见子猷铺纸蘸墨,鬼画符一般涂写好,交与小使。    "你去递上字条,就说,以此为赏乐之酬谢。"

   小使展字与李生同看,倒抽一口凉气,上书:    "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叔夏见字莞尔。    "琅琊王门五公子徽之,果然得逸少公行书真传,起承转合贯得其势。"

  "王子猷一向放诞无羁,言行多为世人所不齿,侯君莫理。"

   叔夏粲然一笑,以问代答:"以此行书,可换我几调?"

   三调。金陵渡口是夜,桓叔夏奏的是《梅花三弄》。后人据其笛音,谱下琴曲,自是流传甚广。    家人搬置胡床于江边,叔夏踞坐其上,抚笛弄梅。

   李生惊诧,立于船头,对舱中凭几而饮的子猷言道:"叔夏真雅君子也!如此胜景,公子不来看看吗?"

   子猷拒道:"说好听笛,未言见客。"

   月下江边,一舟一车,几星人影。江上风急,芦荻霍霍摇摆,点点白鹭徘徊不去,似为永夜清音奏和。叔夏轻袍缓带,散发翩翩,真如谪仙人。三调毕,众人与江与山同醉。

  叔夏起身,回车上路。     李生感慨,心情难平,对子猷道:"公子错过绝世胜景矣!"

  子猷含笑,复饮一樽,缓缓道:"尔等凡人才是,错过绝世佳音了。"

  折扇轻撩小帘,巧见叔夏登车之清姿侧影。芦花如絮,四下飘摇如烟,散化于江水月光里。     崎岖前路,车马丁零,横笛三弄,梅破心惊。子猷视远,目送叔夏渐渐隐入夜色。

  多年后,世人大多还记得子猷与叔夏的凭江一会。那场主客不见一面,不交一言的心领神会。但世人从来不曾知晓,叔夏去世后,仆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了多年前,子猷于金陵渡口递上的字条。

  "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其下,有叔夏仿王体的答题。     "愿从爱客,清歌一奏,以当送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