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攀比
2018-09-18 本文已影响2人
5a2b7ad99411
今日一篇《经济比奥巴马任内更好?海外媒体列举4点“打脸”小特朗普》(來源《參考消息》)很有意思。你或許會被雙方說辭感興趣。然而,我對此不是十分在意。我在意的,主要是為何要去比較?
比較前後任領導人之政績是許多西方媒體的一貫做法。此比較,會否起到一個“借鑒歷史”的良好效果?實在難說!但現實中攀比效果卻是產生了的。於是領導人上臺,首要就是政績。甚至,為求政績,不理實際情況。於是,問題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當然,政績亦是越來越“彪炳”。然而,每個時段會有不同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不是祇有“彪炳”的政績纔能解決問題,讓政績平淡點,使問題可以在時間的空間內盡量淡化,甚至消彌,不亦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然而,這種思維幾乎絕跡了,唯有在股票市場方有殘留——以時間換取空間。
任何政策均有後續性,不可能在卸任之後,其政策的作用就完全消失。於是,攀比立馬演變成搶攻與推諉。有成效的,雙方都說是自己的功勞;無效果,甚至出現問題是,則卸任者會問,現在誰當政?現任者則會說,過去誰主導?最後,鍋變成了老百姓的鍋。
這一刻,特懷念老祖宗——當領導人,就是在火上烤。因為,問題出現了,領導人會認為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要抵消人類的罪孽,祇好獻上自己當作祭品。這纔是真正的領導人。
西方這樣,東方是否亦這樣?看看台灣就略知一二了。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