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物•杜衍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法人物

简介

杜衍(978年-1057年),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

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人物生平

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初进士,初任平遥知县,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御史中丞,兼摄吏部,宝元二年(1039)迁工部侍郎,吏部侍郎、枢密副使,庆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庆历七年(衍年七十)太子少师,1056年,特迁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封祁国公介绍: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出仕州县。历知平遥县,乾州、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衍断狱明决,屡为冤案昭雪,时人称道。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升任三司户部副使,涉足财政,因河北缺乏军费,乃改任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衍提出常平之法曰:“岁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矣。”“请量州郡远近,户口众寡,严尝罚,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籴毕而储之,则察其以供军为名而假借者。州郡缺母钱,愿出官帑助之。”兼判吏部流内铨,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姦利。后拜吏部侍郎,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宝元二年(1039),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姦。衍区处计划,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钱过半。仁宗庆历四年(1044),再擢枢密使,拜相。范仲淹尝父行事衍,与衍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衍不以为恨。范仲淹与富弼欲更理天下事,与用事者不合,遭攻讦,帝欲罢仲淹、弼政事,衍独左右之。然衍平日议论,实非朋比也。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衍被罢相,贬衮州知府。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皇祐元年(1049)擢太子太师,封祁国公。衍为相,不殖私产,第室卑陋。治政期间,力革弊端,善决大事,好荐贤士,为人称道。年八十卒,自作遗疏,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语不及私。赠司徒兼侍中,谥曰“正献”。

人物评价

苏舜钦: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疏,必无能成之策。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居常悚栗,日俟窜投。而陛下收臣于贱朽之中,拔臣于毁谤之内;以谓石庆老而弥谨,赵禹孤而能立,掩阙失而不问,惟忠鲠之是称。(《杜公谢官表》)

欧阳修:①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韩)琦则纯正而质直,(富)弼则明敏而果锐。四人为性,既各不同,虽皆归于尽忠,而其所见各异,故于议事,多不相从。……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也。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不私。以此而言,臣见衍等真得汉史所谓忠臣有不和之节,而小人谗为朋党,可谓诬矣。(《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②公自曾、高以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克。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至考其大节,伟如也。(《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③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终,惟德之恭。公在子位,士知贪廉。退老于家,四方之瞻。岂惟士夫,天子曰咨。尔曲尔直,绳之墨之。正尔方圆,有矩有规。人莫之逾,公无尔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虽告休,受宠不已。宫臣国公,即命于第。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以召之?惟公旧德。公不能来,予其往锡。君子恺悌,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不俾黄耇,丧予元老。宠禄之隆,则有止期。惟其不已,既去而思。铭昭于远,万世之诒。(《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

王称:事有矫拂於人之情,而吾独不愧於中者,公而已。衍相仁宗,抑侥幸,修纪纲,而囿以至,公一时怨府有所不(阙)也。昔姚、宋罢斜封官而开元之盛实归之,衍亦多封环内降,而仁宗赖以绝滥进之阶,庆历之光明俊伟,衍与有力焉,呜乎,衍之贤,其知为治之体者,与其得为相之道与。(《东都事略》)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御试策试》)

吕中:①以庆历、元祐之盛,而杜衍之任怨,吕大防之尽忠,且欲汰吏而不可得,况若士、若民、若兵、若官乎?是虚文之习难革故也。(《宋史全文》)②杜(衍)、富(弼)、欧(阳修)、余(靖)以邸狱而尽去,始者所行之人虽尽废黜,而陈执中既罢之后,诸贤复召,而或异之钧衡,或列于论思,气类相感,竟不至伤吾保泰之和,诸贤何憾哉?(《宋史全文》)

黄震:公治京师,权要不敢干。居审官铨,吏不得与。为宰相,封还内降,至人主籍以杜私谒。而戒门生小吏,乃使无露圭角,惟默而行之,无愧于心,此意岂浅丈夫可识哉?方议大举伐夏,虽韩公亦不疑,独公以为必不可。契丹与夏战河外,虽范公亦以兵从,独公以为必不来。可谓有大过人之识。公清苦自律,而均给下僚。历知州、提、转、安抚,未尝劾一官。此又大臣之德量然也。然公越人也,自十五六诣河阳,七十而致仕,寓居南京十年薨,岂未尝归越与?(《名臣言行录》)

陶宗仪:廉洁自刻,考其大节,伟如也。(《书史会要》)

邹智:宋之英主,无出仁宗。夏辣怀奸挟诈,孤负任使则罢之;吕夷简痛改前非,力图后效则包容之;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抱才气有重望,则不次摺之。故能北御契丹,西臣元昊,而庆历、嘉佑之治号为太平,未闻一任一疑可以成天下之事也。(《弘治庚申拾遗》)

张居正:杜衍封还内降,最为忠直。(《资治通鉴直解》)

王夫之:①夫君子乐则行,方行而忧,忧即违也;忧则违,方违而乐,乐又可行也。内审诸己,而道足以居,才足以胜,然后任之也无所辞。外度诸人,而贤以汇升,奸以夙退,然后受之也无所让。以此求之张齐贤、寇准、王曾、文彦博、富弼、杜衍诸贤,能超然高出于升沈兴废之闲者,皆有憾也。(《宋论》)②夷考其人,韩、富、范、杜诸公之大节炳然者,若而人矣。(《宋论》)

蔡东藩:若夫韩琦、范仲淹二人,亦不过一文治才耳。主战主守,彼此异议,主战者有好水川之败,虽咎由任福之违制,然所任非人,琦究不得辞责。主守者遭(李)元昊之谩侮,微杜衍,仲淹几不免杀身。(《宋史演义》)

成就

文学成就

杜衍善诗,读书“虽老不倦”。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事文类聚·前集》、《苕溪渔隐丛话》、《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也有收录。《全宋诗》录有其诗。

书法成就

杜衍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他晚年自以草书最为得意,苏轼说他:“正献公(杜衍)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韩琦曾作诗称赞道:“因书乞得字数幅,伯英(张芝)筋骨羲之(王羲之)肤。”陶宗仪认为“真(书)、行(书)则非所长”。

作品欣赏

主编:亓宏刚

总经理:陈强

编辑部主任:刘世伟

责任编辑:樊梦恬

美术编辑:刘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