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 星期五 日记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36人
张凯丽1985
~理论知识学习
~复习昨天学习的知识点:教材内容和练习题
~今日学习任务: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社会化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
重点理解:(反复阅读理解这些内容时,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攻击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这里了,力度相当。甚至也有较真的成分,就是想理解透,停不下来的感觉……)
自我
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19世纪末美国学詹姆士(W:Jame)曾对此做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自我及其评价、自我测量重新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㈠自我的定义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这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罗杰斯( Rogers)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二)自我的结构
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㈢自我概念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㈣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其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形成。
2社会自我
大致从3岁到13、14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
3.心理自我
这个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后,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开始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一一自我概念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自尊
在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自尊涉及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做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把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68)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个体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
詹姆土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以上公式的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们欣喜不已。
(二)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一些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并给予其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
2.行为表现的反馈
行为表现,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有益于增加自尊。
4.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为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与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进行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有利于增加自尊。
做题巩固:单选:42-59题;多选:235-250
拓展阅读:《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我是谁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你自己。--本杰明·富兰克林
~走路运动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