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生气气坏了身体

身体能被气坏吗?
还真能。
在劝人不要生气时,人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别生气,把身体气坏了不值当。”
“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这是年前单位体检时,一位阿姨笑着说给一众中年妇女的话。阿姨几年前乳腺癌,做了全乳切除,几个疗程的化疗下来,生死轮回里打了好几个滚,总算是又活了回来。还好,病后新生,人变得豁达、开阔。再次活回来,和之前一直别别扭扭、矛盾重重的先生协议离了婚,现在一个人过得也风生水起,生机勃勃的。
所以,情绪和身体的关联,其密切而直接,甚至超出了你我的想象。
尤其是负性情绪,生气、恐惧、哀伤,这些在传统伦理纲常里无法直接、坦然表达的情绪,如果没有机会被觉察,就会因不自知,不处理,不表达,时间长了,就只能用身体来表达。
就是在身体健康方面制造健康问题。
心理学上,会把这种身体的情绪表达称为“躯体化”。
就是一个人本来有的情绪问题,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所以,你看,生气、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一旦处理不好,真的是轻则让人上火、头痛、失眠、免疫力降低,重则会引发严重的身体疾病,还真不一定是危言耸听。情绪和躯体健康密切相关。
如果情绪不能排遣,积压在身体里,身体就会需要调动大量能量来处理这些情绪。而常规用来维持健康的功能,比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就会受到抑制。如果只是三天五天还好,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身体真的可能被气坏的。
但是,是不是就真的不能生气了呢?当然,能不生气是最好的,好多事想开了,真的不一定值得生气。但是,你我皆凡人,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往往做不到因为不想生气,就真的能控制住“不生气”。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生气,而在于怎么对待生气这种情绪。即情绪本身不是问题,而在于,有了情绪要自知,要学会建设性表达,要恰当处理。
对于生气,这种愤怒的情绪,如何正确应对才能不被气坏身体呢?
首先,情绪需要被有意识地觉察到,也就是,你需要认识你的情绪,包括当下这一刻你的情绪状态、强度,以及可能的变化模式;其次,你需要知道情绪背后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这样你才能洞悉你生气的源头。你会明白不是这这件具体的事情让你生气,而是你关于这件事的观念和价值以及你内在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让你生气了;第三,你需要学习掌握一些表达情绪的方式,建设性大情绪表达,不仅可以避免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还可以借助情绪的表达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情感的链接。
所以,生气其实也没关系,但是真的不要气坏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