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富养她吗?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他们的逻辑是,富养女儿就是让她们在富裕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培养她们一种富贵的心性,长大以后不会因为一些微小的经济利益,而轻易在男人面前低头,讲的更明白通俗点,她们不会随便被一个男人的一支哈根达斯,一块提拉米苏,一根仿制镯链带走。
是的,父母的关切之心没有瑕疵,但其想法值得商榷。
首先从逻辑角度来看,他们的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不确定的,因为,他们推导出来的结果,都是在这样一种前期下才可能有的:女儿经过自己的“培养”已经养成了高贵的心性,而且,她们长大后一定有能力支撑自己的消费行为。但是,这两个前提,都还是假设的,以概率来算,目前最多也只是50%,所以结果具有很大的伪正确性。
这里有两个很严重的后果:
一是在富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副作用,要富养,就要满足她们的欲望,孩子小,缺少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她们被富养的过程,就是鼓励其无限挥霍奢侈的过程,她们认为一切都是伸手可得的,如果一次两次的不可得,她们就会用各种手段去向父母索取,甚至威胁,久而久之,当这一切成为习惯时,离伤害也就近在咫尺了。
二倘若富养后的女儿长大后,没有动力支撑起自己已经养成的消费惯性,可以这样讲,在当今这个物质发达,而且更新飞快的时代,没有几个人能满足自己的欲壑,除非你是沙特公主或是比尔·盖茨的千金,当然了,你是杨惠妍或者宗馥莉也行,否则都只能望物兴叹。这时,她们那种在欲念驱赶下的惯性不止,又没有经济能力去承接这种惯性的传导,脱轨就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脱轨的严重程度一定是出人意料的。
感谢国家的发展进步,给了我们一个很美好的时代,我们不再为温饱发愁,可是也不能肆意挥霍时代的馈赠,更不能给女儿们养成虚荣浮华的习惯。我们要时时牢记古人的谆谆告诫,学习他们的智慧。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过“俭以养德”,据说,他有一个女儿叫诸葛果, 平时要求就很严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有“骄奢生于富贵”的忠告。勤俭持家久,祖先的话不是一直都在我们的头顶回荡吗?
如果我有女儿,我也想富养她,让她从小就生活的公主范儿,问题是,长大后,当她不能满足自己时,她就要向别人或是社会索取,别人能向父母那样无私奉献吗?
因此,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不能以穷养或是富养来定义,而是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应该培养他们节俭的良好品质。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