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温暖生活大学生活

《我与岩波书店》书评:寻觅乌托邦

2017-02-20  本文已影响28人  Yigo

最近读的一本书:《我与岩波书店》

想要推荐给大家 :)

本书的作者大冢信一是日本岩波书店前社长、总编辑。

此书是他在从事出版工作的四十年里,对于编辑生活的回忆与记录。

日本岩波书店以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闻名,大冢信一社长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哲学、思想领域的发展回顾,以及这几十年来岩波书店丰赡的出版历史。

岩波书店赠书传统

1937年,创始人岩波茂雄曾有意向中国赠送岩波书店所有的出版物。

但后来中日关系转趋紧张,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构想。

二战结束后,岩波茂雄已离世多年。

但书店同仁按照他生前的遗志,于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间,赠书给中国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及中央大学。

虽然曾因中国内战一度中断,但战后又重新继续赠书。赠书对象调整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大和国家图书馆 。

这项赠书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除了促进中日的文化交流外,也打开了两国互赠图书的良好风气。

仅仅是由于书本的装帧和书名而与此书结缘的我,仅花费三四日时间来完成本书的阅读,因为抱着书,时时刻刻都想要读下去。

作为一个对我国的人文、社会、哲学都不太了解的学生,对于书中多到数不清的日本及欧美作家学者的名字当然完全无法记住。

只因书中反复提及到、很有人物性格特征,才由此记住了林达夫的名字。

遗憾的是百度上对他的介绍甚少,只能搜到少少几条关于著作的文字。

但反而,让我有了兴趣。

尽管如此,在作者的回忆中,我也能够体会到编辑这门行当的不易,以及日本出版业的兴衰。

即便我学艺不精,并不能很好的深入理解这门行当。

仅作为门外汉而言,通读作者当编辑生涯中的经历趣事确实也充满乐趣。

中文版序中大冢先生提到:“ 在这近十年间与东南亚出版人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清楚意识到自己作为东亚的一员对于邻国人们的认识甚为匮乏。”

就如同我们对于日本这个民族可能打一开始就充满了仇恨,对于他们并不了解一样。

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两国之间交流极为不平衡,或者说,带着些许偏见。

但是大和民族拥有的觉悟与坚韧,着实让我震撼。

后记很有趣,大冢先生将自己四十年的编辑生涯称为:“ 寻觅乌托邦 ”的四十年。

致力于“ 使读者通过手里的一本书,可以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生活在另一个宇宙。”是寻觅乌托邦的最终目的。

我不再单单认为编辑仅仅是给作者文字上色的粉刷匠,编辑完全可以称作老行当手工匠人。

备有匠人情怀 —— 执着的追求文字的艺术。

编辑很辛苦,也很幸福。

下次要照着这本,

去读一读岩波所出的有关人文社科的著作。

最后,

请不要停止阅读,亦不要停止写作。

只要是发自内心写出的内容都是蚌壳,通过编辑的匠心独运即刻变成珍珠。

这个世界无法失去作家,同样不可或缺编辑。

相辅相成,独具匠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