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师配合学生,还是学生配合老师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雨霞

一语中的,有优课竞赛选班,真有这样的担忧---怕学生不行,启而不发、答非所问、配合不好!如于老师所言:学生“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何超”个案中,于老师评价何超的朗读课文:“有了这种顽强的精神,何愁超不过别人”。语言中套进去孩子的名字,老师的“配合”激活了孩子读书的热情,点燃了孩子读会的梦想。激励的语气,耐心的过程,机智的语言,给了课堂多少活力,给了读困生多少希望!
的确,老师适时的“配合”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点火花!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
语文学习中,纠正语病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即“拥有”和“运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在学习不同内容的课文,就要悟其意、悟其理、悟其情。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语言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