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王阳明: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文/时光流淌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的眼眶已经湿润,有潮水在喉咙底下翻滚。这一天还是来了,这一篇还是开了。
开始读王阳明大概是在五年前,一开始是听郦波老师讲王阳明,后来去看了郦波老师写的《五百年来王阳明》,然后又读了度阴山先生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以前读书,主要是追求故事情节,对内容大多不求甚解,跟着感觉读,完全没有耐心对着一本书反反复复读。遇到喜欢的人,感兴趣的故事,就像读王阳明一样,在不同作者写的传记中去读,在《明朝那些事儿》等相关书籍中去读。大概是因为接触越多,兴趣越浓,随着开篇写读书笔记的深入,自己仿佛也化身成了王阳明先生的弟子,跨越时空的弟子。
以文字为媒介,陪着先生畅游跌宕起伏的人生,看到他被病痛折磨,看到他的生命如一盏煤油灯,一点点油尽灯枯,尤其读到王阳明先生的《葬记》这一段文字时,不禁潸然泪下。
二十九日,早晨天蒙蒙亮,红日初升,江上霞光一片。船还未启行,王阳明从一个美得出奇的梦中醒来,他整理衣服端坐,把周积叫入船舱。周积一看先生精神好像好了很多,很高兴。
哪知道老师端坐在那儿,对周积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吾去矣!”周积这时候知道,王阳明是回光返照,眼泪立刻哗的一下流下来。但这个时候不能只顾着哭啊,他还得保持一份冷静!周积就问老师,有何遗言?有什么要交代的事?对绍兴稽山书院的学生,对余姚龙泉寺中天阁的学生,对家里只有一岁多的孩子,有什么要交代的事情?
是啊,离家这么久,孩子还这么小,龙泉寺中还有那么多学生翘首以盼,于国、于家,于自己传播心学的理想,先生定然有千言万语要交代的吧?
可是王阳明听了周积的询问,只是展颜一笑,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一时刻是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也就是公元1529年1月9日早晨八九点钟。正是朝阳初上之时,在霞光万道的江面上,一生坎坷而创下无数伟大功绩的王阳明只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随后,含笑而逝。
王阳明死后,两岸百姓痛哭相送,然后按照他的遗言,把他葬在浙江绍兴兰亭镇洪溪仙霞山的南麓。
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的门人程辉撰写的《丧记》中记录了王阳明灵柩回乡,安葬的全过程。
赣州兵备门人张思聪追至南安,迎入南野驿,就中堂沐浴衾敛如礼。先是先生出广,布政使门人王大用备美材随舟。思聪亲敦匠事,铺梱设褥,表里裼袭。门人刘邦采来奔丧事。
十二月三日,思聪与官属师生设祭入棺。
明日,舆榇登舟。士民远近遮道,哭声震地,如丧考妣。至赣,提督都御史汪迎祭于道,士民沿途拥哭如南安。至
南昌,巡按御史储良材、提学副使门人赵渊等请改岁行,士民昕夕哭奠。
八年己丑正月,丧发南昌。是月连日逆风,舟不能行。赵渊祝于柩曰:“公岂为南昌士民留耶?越中子弟门人来候久矣。”忽变西风,六日直至弋阳。先是德洪与畿西渡钱塘,将入京殿试,闻先生归,遂迎至严滩,闻讣,正月三日成丧于广信,讣告同门。是日,正宪至。初六日,会于弋阳。初十日,过玉山,弟守俭、守文,门人栾惠、黄洪、李珙、范引年、柴凤至。
二月庚午,丧至越。四日,子弟门人奠柩中堂,遂饰丧纪,妇人哭门内,孝子正宪携弟正亿与亲族子弟哭门外,门人哭幕外,朝夕设奠如仪。每日门人来吊者百余人,有自初丧至卒葬不归者。书院及诸寺院聚会如师存。
……
十一月,葬先生于洪溪。是月十一日发引,门人会葬者千余人,麻衣衰屦,扶柩而哭。四方来观者莫不交涕。洪溪去越城三十里,入兰亭五里,先生所亲择也。
这段小记,真的是看一次哭一次,有伤感也有感动。有这么多真心敬重和热爱自己的亲人、门人和百姓,王阳明是幸福,王阳明的一生是光辉的。
可恨的是,王阳明死后,那些嫉妒他功绩的人并未停止对他的诋毁。具体情况如何?明天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