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我的知青父亲》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161人  钟强c

编剧:陈钟强

2016年11月

故事梗概

几天来,石一鑫老人(老三届知青)一直在寻找一个年轻人。这天,他终于在地铁出站口找到了救命恩人石头。

石一鑫想方设法报答石头,都被拒绝了。

石一鑫获悉石头的出生地正是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他要弄清自己和石头的某种不解之缘。

 50年前,石一鑫(红五类)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盘锦农村插队,和他同在一个生产队的董晓芳是下放户的女儿(黑五类)。通过一件毛衣,石一鑫和董晓芳产生了恋情。两人抱着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不顾亲人的反对结婚了。

 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儿子。

石一鑫听信谣言怀疑孩子不是自己儿子。

10年后,最后一批抽调回城的名单出现石一鑫的名字,按照当时的政策,回城的基本条件应是未婚知青,石一鑫离婚了。

如释重负,放下了婚后一直困扰自己的心结,他轻装登上火车,行囊里仅有的一件物品就是董晓芳送给他的差色毛衣,这是他与前妻唯一的念想。

从而父子和母亲三人演绎一场父认子,子认父,父亲寻找母亲而不敢面对的悲欢离合以及美德传承的故事。

知识青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在广阔天地唱响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他们用知识和信仰,理解和互助担起一个历史进程中启蒙者的重任。

因为,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特别的风景。

电影《我的知青父亲》用一曲时代画面展现了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理解、互相帮助的美好故事。 

朗诵诗《古钟》

青年点的门前有一棵老柳树,

树上挂着一口古钟。

每天早晨钟声就会响起来,

把山村的黎明唤醒。

敲钟的是一个女知青,

她的歌儿唱得和钟声一样动听;

“扎根农村干革命,青春火样红!”

每当她唱起歌儿,把古钟敲响的时候,

她都会想起,插队的第一天,老队长讲述的古钟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的第五天,

盘山人蔡宝山在柳树下敲响了这口古钟。

古钟下,盘山义勇军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

钟声里,火光漫天烧。

钟声里,大刀舞长矛。

钟声的故事还没讲完,

知青们就深深爱上这口古钟,

因为,

这钟声里有屈辱,有抗争,有奋斗,有牺牲……

从此,

钟声敲得更响了,钟声比山泉流水更清脆,像春雷一样轰鸣。

钟声里,知识青年举红旗,迎朝阳,战荒滩,斗辽河。

芦苇荒漠变稻田,座座水渠飞彩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