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那家小店

2019-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黎简_

工作后在离单位很近的一个老小区租了房,然后一住就是这么近4年的时间。

小区紧邻一条街道,周围道路很方便,这里虽然居民楼很多,前面的街道倒不算拥挤。临街的两侧的居民楼的一楼全部都改成了小商店,有小商超、服装店、鞋店、餐馆、小吃店、洗车店等等,一应俱全。当时租这里就图个近,没成想还如此方便。

一个人住,门口的这些简餐店小吃店都被我光顾了个遍,而我最钟爱的是那家兰州拉面馆。小店是一家人开的,非常干净整洁,这一家人平时话也不多,环境也很安静,在这里吃面倒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我刚住过来的时候,还是那位父亲在拉面,儿子在一旁观摩学习着,隔了大概有小半年,儿子开始上手了,后来就都是儿子在做拉面的活了,老父亲有时会在一旁观看,有时也会撒手让儿子大胆去做。虽然换了人,但手艺传承下来了,味道也延续下来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后来儿子结婚了,然后生了个孙子,孙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像极了外国小宝宝,颇有欧式风范,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瞳仁,长长的睫毛,看着客人吃面时砸吧着小嘴儿,可爱极了,漂亮极了。顾客们来吃面时也爱逗逗这个小宝宝,都一顿猛夸,那位爷爷高兴极了,一高兴就爱抱着孙子举高高。现在这小孙子都能满地跑了,每天拿着个小铲子,挖土车在门口乐此不疲地扒拉着,谁也不知道他在巴拉啥,谁也不知道他巴拉到了啥。

这一住,竟就是这么些年,拉面馆的儿子也从一个青涩少年变成了一位沉稳的爸爸了。

拉面馆旁边是一家洗车店,这两家店中间凭空生出了一家小店。其实洗车店和这家小店的地理位置还是挺魔幻的,这本来应该是小区里两楼栋之间的空地,估计以前是用来走道的,后来可能想着临街就改成了商铺,便把这里也封了起来,建了门面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整块地又不都是洗车店的,洗车店和拉面馆之间又还隔了有半米宽的空。

第一次来拉面馆吃面时,这里的空地还只是拉面馆和洗车店两家店的两堵墙,连屋顶都是洗车店的屋顶横过去的,里面放满了洗车店的杂物,一些轮胎之类的东西。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这空地里竟生出了一家小店,一家公安锅盔的小店。公安锅盔做来非常简单,一个炉子,一个案板即可,是一位大叔一个人操持。小炉子支在门口,案板就占了里面一半的空间,还有一张凳子,在炉子外边还挂了一个小铁皮桶,用来收钱,那时还没有支付宝这些电子支付手段,都是现金支付,饼子按不同口味价格在4到8块之间,顾客们也都是自助操作,投币找零的时候摊开给老板看一眼就可以了,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虽然小店很简陋,但饼的味道还不错,小店生意一直都还蛮好的,有时候赶上下班放学高峰期且得等呢。

锅盔店就这么开了有近一年的时间吧,大家似乎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可有一天想吃锅盔再去的时候,发现锅盔店换人了,是一位阿姨,在卖关东煮。小店虽然不宽,还是有深度的,里面能容得下一个冰箱,那冰箱就是阿姨放食材的地方,关东煮的小车还是摆在外面,这样看来好像比之前锅盔店还宽敞了些。阿姨一边卖着关东煮,还一遍煎着手抓饼,这些小吃一样吸引人,特别是放学的时候,一帮学生围着阿姨的小车,一边吃着关东煮一边等着饼,小店热闹极了。

大家习惯了锅盔的离去,接受并习惯了关东煮小店,这店估计也开了有小一年吧,竟也换了人。现在换的是一个年轻妹子,小店被重新修整了一番,墙壁也贴起了漂亮的墙纸,墙上挂满了玲琅满目的衣服。可能对吃的东西的接受度和探索欲都会要强一些吧,自从换了这家服装店后,我倒没怎么关注过,不过这小店倒也一直开到了现在,应该也是有利润的吧。

有时会和朋友说起这家小店的变迁史,大家都觉得很神奇,感受到一股顽强的生命力。起先从一个置杂物的空地,通过人们的智慧与勤劳,竟一步步进化成一处可以给大家带来利润的福地,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之前没有人注意到这块地方,可自从开了这一家家小店后,大家开始留意到这个地方,不知道服装店会开多久,也不知道下一次又会是一家什么样的小店,但总归这个地方是不会被埋没了,会有人注意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