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沟的记忆

明叔煮茶话当年(17)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61人  简映竹

1.失学小青年

欢迎回来,又见面了。

上一回听明叔(润生)说到郭扶中学暂时停办,他和同学们卷了铺盖回了老家的故事。

过了一年,陈方毅老师突然造访,说是受学校委派,家访分水乡停学的学生是否在家自学。

润生有些忐忑:“老师,我不会自学。”陈老师鼓励润生,其实自学并不难,又告诫他:“润生,你得记住,无论何时,千万别丢了书本!”

陈方毅老师走了几十里,大老远赶来,润生心里十分感激。

可伯父伯母不在家,润生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东西来招待老师。只有碗柜里有一碗麦粥,润生恭恭敬敬端给陈老师。陈老师肯定饿了,也没推辞,边吃边说“好吃”。

陈老师叮嘱一番就走了,以后润生再也没有见过他。

又过了一年,润生接到通知,说是郭扶中学继续停办,要读书的就到石角中学去报道。

润生不知石角中学有多远?

而且,从今往后学生上学需要自带口粮,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国家统一供应。

润生所在的分水乡,土地并不肥沃,粮食产量有限,家里生活本来就困难,哪有多余口粮带去学校?

润生越想越伤心。

别了,郭扶中学!

石角中学,可望不可及!

润生的中学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2.再次当上割草娃

求学的希望破灭了,润生的心情分外沉重。

穿着破烂的衣裳,拿起朴镰刀,背上大背篼,润生只能每天割草伺候家里的大水牛。

伯父伯母天天出工,那时男劳力每天10个工分,女劳力每天8个工分。像润生这么大的半大孩子,非要去干活儿的话,只能记3分4分的。

一个半大孩子,如果拿不动三斤半的锄头,又没其他技术特长的话,还是宁愿割草、做饭、洗衣裳,给家里人服务。

润生割草的技术越来越好,铲“巴地草”也不在话下。青草茂盛之时,绿秧覆盖的田坎边,依次这头割到那头,大把大把的青草,均匀摆放在田坎上,割完收起来就是一大背。

润生爱观察几位割草厉害的老邻居,当然,伯父也是割草能手。伯父的言传身教,使得润生割草越来越轻松愉快,甚至自己也能磨刀了。不过呢,润生刀子磨得太快,偶尔难免会割到自个儿的手指头。

3.谁家小院弄笛声

割草娃,也是有一些乐趣的。小伙伴杨顺子能用竹制空筒吹出好听的声调。

大庄有位老盲人,是润生的本家长辈。他拥有一支油光程亮的紫竹笛,能吹奏出更加美妙的音乐。润生羡慕极了,想买过来学习吹奏。

可是老人家把竹笛视为“传家宝”,润生听一听、看一看、甚至摸一摸都可以。

买?你娃想都别想!

润生郁闷。

出门割草时,到竹林里自己做了一支,可是吹奏不起好听的声音。

过几天,润生去了崖下水竹林割了一根很粗的水竹,裁一段下来,用“戳子”戳了六个小孔,试着吹了一段《东方红》,居然成功!

虽然音准不行,但还不算跑偏。润生之前学过口琴,几首耳熟能详的曲子,就算离了学校也没忘记。

后来润生又制作了几支,不仅音准好了,发声也挺满意。

竹笛的成功,让润生欣喜不已:从此曲不离口,笛不离手!

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润生的割草娃生涯,居然其乐无穷。

润生后来到了公社工作,吹奏水平已上了新的台阶,能吹单吐音和双吐音之类较为复杂的曲子了。

夏天的夜晚,大家都在院坝乘凉。微风拂面,听取蛙声一片。

润生吹起《洪湖水,浪打浪》,清越高昂、悠扬婉转的笛声,划破月白风清的宁静,飘飘荡荡在山间田野。

天上的星儿眨着眼睛,月儿也在遥远的星空悄悄回应。

谁家竹笛乐飞声?

散入月夜满山村。

有此曲中闻乡趣,

何人不恋故园情?

有笛声陪伴的山村之夜,让人舒心得快要融化了。

备注:《明叔煮茶话当年》系列故事来自明叔的回忆录《平凡人生》。明叔的一生,有着四零后那一辈人的共同记忆。

谢谢阅读,感恩遇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