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精华提炼(七)

2021-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巴鶴
(三十一)公共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1、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意见;
2、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3、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4、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

(三十二)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1、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2、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的环节是从大量决策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3、决策手段的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的采用。

(三十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三十四)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与公共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十五)邓恩划分的问题认定的步骤:

1问题搜志。2 问题决定。3 问题送术,4问题咸知

(三十六)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三十七)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
2、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度上的限制。
3、表达方式不当也构成难以进入政策议程的一个技术上的障碍。

(三十八)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3、目的的多元性。

(三十九)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1、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
2、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四种。
(1) 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最终状态公平。
(2) 效率: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3) 自由:人们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4) 安全:生理生存上的最低保障,但在政治共同体中则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