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母在千里儿亦优
前些天读人民日报《娘亲进京》一文,写到人心处,朴实无华,感人至深。读罢,不觉中泪眼婆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引以为傲的是她养育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国家免费供读的大学,走出了农村,这在我们村子是绝无仅有的。虽然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但是我想将来我要是能在某一方面稍微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会将这一切归功于我的母亲,那个身材瘦小但是大半辈子都在和泥土打交道的女子,那个年过半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依然选择默默忍受的女子,那个让我和我的哥哥这一辈子都会感到骄傲的女子。
记得去年母亲节的前一天,微信朋友圈里,关于母亲节的帖子就已经被疯狂转发,点开链接,一张张催人泪下的图片,一句句情感细腻的话语,感人至深。
我没有转发,遇到特别好的帖子,我就默默的收藏了,不是我不爱母亲,是因为母亲不识字,不会用微信。一款老年手机,还是四年前我离家时给她买的,电话号码也从来没有换过,我走后母亲为了省钱换用最便宜的套餐,月租9块钱,通讯录里只是保存了三个联系人,父亲,哥哥和我。
到了北京我就换号码了,但是第一次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刚打通对方就给挂了,后来我工作忙,当我再次打开手机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个未接来电,呼叫人是母亲。
后来我问母亲,她说第一次看到号码,没有你们爷仨儿的名字,我以为是骗钱的,我就没敢接,我就拿着手机问咱邻居,一看是北京打过来的,一想肯定是我打过来的,所以就赶忙回电话,听到这的时候,我低下了头……
那天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正在菜园里摆弄小菜,我说:“妈今天是母亲节。”母亲说:“哎呀!咱不过这节。等你夏天回来,我种的地瓜就能吃了,我给你留着。还有咱家养的笨鸡也都长大了,我攒了一筐鸡蛋,等你哥回来,带走给你嫂子吃……”
一次休假在家,吃过晚饭和母亲聊天。聊到困意时,母亲说:“前几天看的一部电视剧最近也没有播了。”于是我连夜把电视剧下载到手机上。第二天我让母亲用手机看,一集接着一集。母亲笑着说:“还是这个好,没得广告,啥时候看都不晚。”看到母亲斜躺在沙发上抱着手机看的样子,不知为何,我心里一阵酸楚。这是母亲第一次用智能手机看电视剧,一集接着一集看……原来母亲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那么简单。
就像《娘亲进京》一文写的那样:“她不知所措,她小心翼翼。那是一种认生,也是与时代脱钩带来的失重”,而磨平这种沟壑和失重感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陪伴吧。
此时我想起作家阿城的《棋王》里曾写过这样一个母亲,棋呆子王一生的母亲平凡到一辈子没攒下买一副棋的钱,到处捡牙刷把,磨成棋子;不识字,就没有刻字,临终留给了儿子一副无字棋。小说中用旁观者口吻写:“我鼻子有些酸,就低了眼,叹道:‘唉,当母亲的。”王一生不再说话,只是抽烟。”
这么多年来,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人,有多少次,我们把耐心给了别人,却对家人敷衍了事;又有多少次,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最亲最近的人。
写下此文时已是深秋,天气转凉。几次与母亲通电话,我让她买几件御寒的衣服,她一直推脱说衣服多不用担心……。我默不作声,记得每次休完假离家前母亲总要把我的衣服仔细检查一番,遇有开线的地方,她便拿出针线来缝补。
又想到母亲之前和我说过当年为了给我喂奶,右肩受了风寒,不觉中心中多了几分牵挂与担心。不由得想起之前改写的一首诗:“母在千里儿亦忧,冷露阶前落叶愁。今夜西风寒气重,旧衣可暖故乡秋。”(2017年秋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