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

西安旅游记(其四):西安古城墙研学游

2023-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所不能的小爱

        早上吃过早饭,在细雨中,我们去了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度过了充实的一上午。

小雁塔 西安博物院

      下午,我去了西安古城墙,爸爸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十三铠甲胄艺术馆研学活动。老师领着我上了城墙,先教了我叉手礼,右手手背搭在左手手心上,两个大拇指勾在一起,右手四根手指头握着拳,左手握在右手手掌上。边鞠躬做叉手礼,边喊“惹”,也就是“你好”的意思。上了楼,老师给我介绍了什么是敌楼,即供士兵休息和储存食物的楼。接着给我们换上了唐代圆领袍,它是红色的,两遍各有一个开叉,据说为了士兵作战方便。还给女生头上系了红色的发带,男生戴上了黑色的福头,两边各有一条带子要系好。

      换完衣服后,老师让我回到了一楼。一楼有一些关于铠甲的介绍。我们一共八个小朋友,一字排开,认真聆听老师讲解“甲”和“胄”。我知道了“甲”就是铠甲,“胄”就是头盔。老师分析了“胄”的字形和字体演变。然后带我们到了一些铠甲前,声情并茂的介绍了什么是明光甲,原来它因为前后有闪亮的甲片而得名,如汉代所言“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其他的三个铠甲中我喜欢的是皂绢甲,它的帽子很滑稽,中间是半圆形,两边的帽子微微翘起,里面有花纹。下身铠甲是黑色和金色组成的,甲片用“山”字形的一个个小甲片编织而成的。这个工艺没有用一根钉子和一根丝线,全身是由金色和黑色构成的。用一根麻绳把它们组装了起来,这样很方便收纳。说到铠甲,老师提问了我们关于铠甲的诗句,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老师给我们讲完了铠甲的种类和功能后,带我们到二楼穿铠甲。这身铠甲前后两档,佩戴臂甲用来防卫小臂。腰带叫蹀躞带,据说源自突厥族扎的腰带。试穿上铠甲后,我发现铠甲很沉,感觉身上背上了一块石头。下了楼,到了屋外的城墙上,老师开始带我们操练。我们要称呼老师为“将军”,小伙伴之间互称为“同袍”或“袍泽”。将军给我们介绍了刀,我知道了一把刀分刀柄、刀刃、刀锋、刀鞘。他教我们如何拔刀,第一步左手放在刀鞘上,接着把刀拔出来,在上方挥臂,伸到和右脚齐平的地方,最后左脚向左方迈一步,这就是一个拔刀的过程。将军让我们把把刀练习整齐,之后开始教我们“戒备”。我要和同袍背靠背,屈膝,左手右手分别握着刀柄,双臂端起来,然后仔细地做左顾右盼观察敌情。将军介绍到,城墙上每隔120米会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叫马面,因为形如“马面”。城墙上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称呼,缺口处叫垛口,是用来射箭进攻的;城墙底部有小洞口,叫悬眼,用来观察敌情;敌楼的对面有一些矮墙,被称为女墙,寄托着妻女对丈夫父亲的思念。在操练完成了之后,将军带领我们开始模拟演练。我和同袍分别站在垛口的左右两边,接着跟随他的口令,一会儿躲起来守卫,一会儿拉引射进攻,一会儿观察。射箭的动作是左边胳膊抬起来,右手往后来拉,然后右手松手,射箭。整个过程就像真的在当唐朝士兵。研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和将军拍照留念了。

一招一式

        我发现西安古城墙一边高一边低,它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更好的排水。每隔400米都有一处排水区。这次参加研学活动,我认识了唐朝士兵的铠甲,感觉当时技术很先进,还感受到了他们身上保家卫国精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