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已死?儿时梦寐的那个武侠世界到底怎么了?
作者:木木酱
不知各位客官有没有发现如今的中国影视市场中“武侠”这个元素是越来越少了,最近常常看到这样的报导,说是中国院线电影总票房突破多少多少亿、观影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每年拍摄的电影达到多少多少部,仿佛所有的数据都在彰显中国电影正在蓬勃发展,而细观近来的中国电影,曾经引以为傲的武侠电影却在逐渐减少。
而这些武侠电影并没有在电影世界杀出一条血路,要不就遭遇了口碑好评票房扑街,就像徐皓峰执导的硬汉武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武侠风格,却没有很好的将商业相结合,知名度一直不是很高。
要不就是票房虽还算可观,但是其内容剧情太过薄弱,目之所及尽是东拼西凑的剧情,东加一点古龙的潇洒,西放一分金庸的多情,仿佛照着食谱一般添加调料,却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得武不武、侠不侠。
还有甚者,票房口碑均双重滑铁卢。
谈论武侠,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可以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聊到胡金铨、徐克、陈小东的电影,从《七侠五义传》、《逆水寒》等影视剧聊到世界了解武侠为何物的《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等电影。
上世纪90年代是武侠的黄金年代,打开电视几乎不管是哪个频道都在放映着武侠故事。
这边是放荡不羁的令狐冲看透了权谋而大隐隐于世,那边是孤独无情的傅红雪拿着自己的剑被命运戏弄,象征朝堂庙宇的展昭与代表江湖自由的白玉堂成了莫逆之交,江湖里的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或豪气或,而读故事的我们甘之如饴。
那到底什么是武侠?
可能看官您看到这里可能会一声嗤笑,武侠是什么还不好理解嘛,刚刚我们都已经谈论了那么多武侠,怎会连这基本的名词解释都不知?
用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的话来解释武侠——“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到侠的目的。”
我们看武侠的时候,虽然会感慨武功之高强、武打画面之唯美,但真正吸引我们的却是江湖人士身上的侠义精神。其中侠的概念多多少少带有一种倾向——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扶危济困,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那么武侠可能就是不同时代的文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心中的正义、挥洒自己的热血而诞生的“英雄梦”。
这侠也分两种,大侠在庙宇和朝堂,小侠在市井和生活。
大侠就如同金庸老先生说得那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大多数武侠故事中默认的一个标准,侠客可以为了爱情为了仇恨为了武功为了偷鸡摸狗出入江湖,但在国家大义面前,都会站在正确的一方。
小侠肯定大家会有点陌生,但是中国影视剧作品中也有一部“小侠”的作品津津乐道,那就是《武林外传》。可能部分人会觉得《武林外传》是一部喜剧,没有所谓的打打杀杀,其中的武力输出担当白展堂和郭芙蓉,一个几乎见谁都怂不敢正面刚,一个排山倒海也只会对着自己人用。
但《武林外传》中没有侠气吗?也不见得,细微之中处处透着侠气,还用了一套平凡人的哲学来解释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武侠、什么是正义。就如同片头曲中唱道:“我说好久不见你去何处,你却对我说 我去江湖。恩恩怨怨没人会认输。舞刀弄剑一点都不酷。来吧,热上一壶好酒。说吧,这些年来的辛苦。难得知己,聪明又糊涂。儿女情长,牵肠又挂肚。你我更需要忍受孤独。独来独往英雄不问出处。”
可能比起大侠,做到小侠也是我们的一个慰藉。
既然武侠那么好,还曾经一度是世界认识中国的标杆性文化,那到底是为什么竟萧条如此?
是小时候的认知贫乏吗?网络的发达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故事,美国的超级英雄、日本的暗黑故事、韩国的恋爱纠葛、英国的黑色幽默仿佛一下子冲击了我们,知道原来这世界还正在发生着别的精彩故事?
是制作条件的受限吗?成本的减少对美术、武打都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难,演员宁肯选择一个轻松欢快可能会爆火的题材,也不愿意拍摄吃力不讨好的武侠电影?一招一式的演绎都需要时间堆叠。
是没有好的故事吗?武侠是最接近的现实生活但区别于现实生活的题材,仿佛在同一段历史中架空了一个“江湖”,但其中发生的每件事都与真实的历史进程严丝合缝。武侠可不是单纯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这牵扯到了世界观设定和每个人行走于江湖之中的价值观设定,复杂难解。
当然也有人说,武侠已经没有故事可写了,金庸和古龙好似两座大山伫立在那儿,之后跟随的人只能进行效仿,毕竟哪有那么多故事可以写。
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不妨可以当做是像每一种流行文化一样,总要经历自己的鼎盛和式微,潮起潮落,谁又知什么时候又开始重新流行起武侠风。
身边还有不少人坚持写着武侠故事,偶尔看到一个不错的故事也想极力推荐给大家。
还想推荐的就是这部《修罗狱之彼岸花》,最先吸引到我的是几张关于武侠气氛设定的概念图,几笔就将一个萧条动荡的江湖表现了出来。
后来去了解了一下这个故事,在这里先不剧透给大家,只能说这个故事颇具古龙武侠的自由洒脱感,当人不禁置身于其中。
喜欢武侠的朋友们,这部作品可不要错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