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
世间美人千千万万也千姿百态,只是到了一定高度,能出彩的不仅仅只是美貌,才华、格局、性情、处世、教养、气质等综合因素,远远比美貌更重要。
比如:
阮玲玉秀气精致可人,眉目间流转的哀愁与小清新有着百转千回的妩媚,虽然迷人但秀美中带有薄相,断然无法翻越人生的山水。
胡蝶浅浅的笑露出标志性的酒窝,在珠圆玉润、雍容华贵间透着凛冽,不来事也无是非,对付江湖风雨始终没有怯场,能够熨平命运的起伏。
左为胡蝶,右为阮玲玉实力为王
胡蝶是电影科班出身,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的首届毕业生。除了学习影视理论,还兼修导演、化妆、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以及骑马、开车等现代技能。
极具语言天赋并肯下功夫苦练的胡蝶能说流利的粤语,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还能说动听的吴侬软语,这使她在中国有声电影起步阶段显得尤为出众。这恰是她与阮玲玉逐步拉开事业差距的关键。
她将六个“中国之最”集于一身:中国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电影皇后”;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一个代表中国电影界出访外国的明星;被国人评为中国第一性感女性;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
可见,练就技艺,精进不止,提升实力,有事业有钱赚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法宝和底气,而早在70多年前胡蝶就已洞悉安身立命的根基。
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及时止损
1926年,胡蝶与电影演员林雪怀在拍摄《秋扇怨》时因戏生情并恋爱。一年后,两人在上海举行了订婚仪式。后来林雪怀打算下海,可惜毫无担当,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干一行赔一行,不仅不断赔进胡蝶赚的钱,而且染上了诸如泡舞厅、泡妞儿等不良恶习。
为了摆脱婚约的捆绑,胡蝶把林雪怀告上法庭,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与林雪怀解除了婚约。当初打官司时,法庭认定林雪怀欠胡蝶的债务一直未还,胡蝶请求法庭强制执行,林雪怀的照相馆遂被查封。
胡蝶快速斩乱麻并追回钱财的举动,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的勇敢,面对全世界的质疑毫不退缩。即使放在现在,很多女人依然做不到她的“狠绝”。
可见,如果你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就要及时丢弃,否则会越错越厉害。及时止损是为自己划了一道最好的保护线,也是对自己生活负责。
认清自己
后来潘有声走进了胡蝶的生活。以胡蝶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可以嫁入富贵豪门或者找一个达官显贵,然而胡蝶却分得清哪些是浮华,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选了温文尔雅、朴实低调的一般生意人潘有声。
1935年年底,27岁的胡蝶与潘有声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婚后,胡蝶跟潘有声回福建,因为她不会说福州话,到了福州感觉像是到了异国他乡。为了能融入潘有声的家庭,胡蝶专门苦练福州话,学成后几乎可以乱真。
可见,胡蝶能清晰客观的认识自己,求自己想要的而不贪心得太多,而且该妥协、该付出的时候毫不含糊。
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坚持大义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胡蝶随潘有声及家人离开上海到香港避难,但她没有就此隐退,还先后拍了《绝代佳人》《孔雀东南飞》等经典影片。
1941年香港也沦陷了,日本人找到胡蝶,以高酬为诱饵,要她去东京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的风景片以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善”。胡蝶谎说自己怀孕,不便拍片,拒绝了。
暂时把日本人敷衍过去,但她深知,继续留在香港,早晚要出事。从长计议,唯有潜逃。
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胡蝶从来都立场坚定,爱国是必须的,但在乱世里既坚持原则又保全自己,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睿智的策略。
进退有度
戴笠起初刚到上海滩混饭吃,尽管吃饭都成问题,但只要是有胡蝶演的电影他是每场必看,可谓胡蝶的骨灰级粉丝。戴笠与胡蝶看似隔着一条波澜壮阔的银河,然而却因战争结下了因缘。
抗战爆发,胡蝶一家逃亡香港,她委托朋友将行李运回内地,他们则空手逃往重庆。谁料胡蝶刚到重庆便得知,那30个大箱子在半路不翼而飞。此刻的胡蝶失魂落魄,伤心欲绝,不得不四处求人。
胡蝶托朋友找到了戴笠,请求帮助。戴笠欢喜异常,难得的机会终于出现,他借着胡蝶有求于他,顺水推舟,可战争年代这30个箱子岂是说找到就能找到的?老道的戴笠自掏腰包,按照胡蝶所列的清单,买了一批相同的珠宝,足足凑齐了30余箱。箱子被打开的那一刻,聪明的胡蝶瞬间明白了戴笠的用心。
但是以戴笠风月场历练来的经验和阴险狡诈的手段,他绝不会像薛蟠一样抱住就亲,更不会像西门庆那样急不可耐地寻人牵线同潘金莲成其好事。
他是真的爱她,他想要的不是短暂欢愉,而是天长地久。他步步为营,机关算尽,终于把一代影后收入囊中。
他敲山震虎,找人把私藏枪支的罪名扣押在潘有声身上,专候胡蝶上门求情,恩威并重,向胡蝶撒一把“权势”的春药;再调虎离山,把碍手碍脚的潘有声调到云南昆明工作; 同时他知道胡蝶爱吃水果,就不惜代价派人从新疆空运来哈密瓜;他看到胡蝶身体不好,就请来名医,细心调理,并举止得体地陪她出去散心;他为讨胡的欢心,修建了不少房子,更在杨家山公馆前面修了一所很考究漂亮的花园,以近一万银元的代价购买了各种名贵的奇花异卉……
种种举动,可以看出,戴笠不仅是老谋深算的盖世太保,也懂得女人的心理和需求,懂得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他愿意无止境地付出。
这样一个心思细密、城府极深、风流好色的人,却偏偏对胡蝶专一而深情。在结识胡蝶之前,戴笠阅人无数,任性风流,结识胡蝶后,他打发了所有和自己有关的女子。当时的胡蝶已经三十六岁,还拖着两个孩子,虽贵为一代影后,然而比她年轻美貌的女子却很多。而胡蝶能让戴笠一心一意,鞍前马后,说明戴笠并非俗人,也算是情真意实,不虚此段,只是红尘薄缘,1946年3月戴笠抽空去重庆看胡蝶,想尽快与她完婚,谁知路遇雷雨,飞机在南京近郊炸裂,戴笠一命归西,乱世一代枭雄,蒙尘情断。
这一段故事有人说是传闻,也有人信以为真。胡蝶自始自终没有正面回答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在《在重庆的日子》里所说:
“关于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传言,而且以讹传讹,说胡蝶也未吃亏,她的丈夫潘有声因此在当时唯一对外通道的滇缅公路来回走单帮,有戴笠主管的货运稽查处免检放行,确也捞了一笔横财,成了确凿之据的事实。
现在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没有急切地辩白,没有锱铢必较地抠字眼,没有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也没有试图把一切交代清楚,更没有人言可畏的寻死觅活。
可见,不解释是真正的高明,风轻云淡是最美的姿态,人在历史长河,沧海一粟而已。懂进退、知分寸、不说破是大智慧。
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沉默是金
1931年“九·一八”,铁道“守备队”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日本侵华战争拉开序幕。
不久一条关于“九·一八”当晚胡蝶陪张学良跳舞的小道消息忽然传了开来。国难当头,出现这种消息,全国人民都表示很愤慨,大家骂张学良不抵抗,也骂胡蝶是个祸国红颜,一时间她成了祸国殃民的妖姬。
面对来势汹汹的民愤,她没有崩溃也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冷静的发了报:九一八那晚她并不在北平,也从不认识张学良少帅。但是那时显然没有人相信。事实上,胡蝶不但从来没有陪张学良跳过舞,他们一生都没有见过面。胡蝶当时承受了非常大的舆论压力,但她都熬过来了。
她还说:“我并不太在乎,如果我对每个传言都那么认真,我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和张学良跳舞的事情,闹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不都澄清了吗?”
可见,胡蝶面对是是非非,更显疏离,用难得的迟钝和超然的豁达化解。无所谓、不在意是行走江湖的必备心态。
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
再后来,胡蝶重回丈夫潘有声身边,两人一同创办“蝴蝶牌”热水瓶,生意红火。六年后,丈夫去世,胡蝶重返影坛。 她加盟邵氏公司,先后主演了《街童》、《苦儿流浪记》等多部影片,其中,《后门》让她获得了第七届亚洲电影节大奖。
1975年,胡蝶和儿子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加拿大温哥华逝世,享年82岁。
临终前她留下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蝴蝶)要飞走了!”
如今走过岁月,我才真正懂得欣赏胡蝶这样外表圆融、内里刚硬的美人,她用“出世”之心练就“入世”之力,对人性、江湖、社会规则有明晰的洞察,审时度势又顺势而为,知世故又不世故,大气温婉又柔情似水,她如同柔韧的芦苇在风雨中仍能轻盈挺立。
张恨水评价她:“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如与红楼人物相比拟,则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美人不败,跟着胡蝶学处世女人的美丽,如果有智慧和内在的加持,则是武器,定会所向披靡;反之则是凶器,终会伤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