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心理婚姻育儿

家庭教育的“隐密法宝”——父母的开放性

2018-03-17  本文已影响62人  许标心理咨询师

作者简介

许标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2年心理学学习

超过3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

超过1000名青少年教育辅导经验

出版家庭教育著作《父母不知道的教育》


什么是“开放性”?

对待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做法能够保持包容、尊重、接纳的态度,不会强求别人必须与自己一致!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争论?我们总在试图说服他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获得别人的赞同,希望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的意见!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多少会有些不同,当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时,分歧和争论自然产生!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看法与自己不同?

稳定带来安全,不确定的未知产生恐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种观点、看法,这些观点、看法构成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这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世界!当某天遭遇到别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时,熟悉的世界中出现不熟悉的部分,原有的稳定的对世界的认知,如果要接受新的看法,必将受到破坏,会失去原有的稳定!

我们过度执着于稳定的世界带来的虚假的安全感。——安曼

失去原有的稳定会让人内心深处产生不安全的恐惧,为了降低这种恐惧,每个人都有着拒绝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看法的”固执“并努力争取别人接受自己看法的本性!

从这点可以看出,影响一个人开放性的深层根源是——安全感。

安全感得到足够满足的人,对这个世界才能报以更多信任!因为在内心对整个世界是信任的,因而对世界中未知的部分也能够信任,而不会恐惧!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在于出生至1岁左右对婴儿的照顾是否及时,这种记忆会留在人的内心深处。这意味着父母安全感的来源在于自身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是否及时。如果在婴儿时期没有建立安全感,成年后想要修复内心深处缺乏的安全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父母要锻炼自己的开放性,不仅要努力修复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还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对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多些包容。可以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但也不要求别人必须接受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不同意见保持发自内心的尊重。正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同时,转换“未知带来恐惧“的观念!未知可能带来危险,也可能带来未曾有过的收获!已知固然安全,也是局限!勇于面对未知,探索未知,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才能让自己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如果父母能够锻炼自己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更有可能允许孩子朝着最有利于自己天性的方向成长。

这点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效果特别明显!在青春期,孩子从习惯父母安排的生活中开始自我意识觉醒,凡事追求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探索自己的未来方向。在各个方面孩子真正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自己的价值。对于父母教给自己的,特别是强加于自己的,他们会特别反抗——因为这是在否定和妨碍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和重新确立!

当然,由于孩子毕竟思想还不成熟,思维容易片面,在追寻自我价值和寻求未来方向的过程中,有可能暂时偏离正轨,迷失方向。探索就要允许试错的机会,丝毫不允许试错,意味着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主动探索成长的机会和能力的发展!

孩子一直在前进,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走错方向就不让孩子前进,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当孩子持续出现偏离正轨的行为时,调整孩子的方向,让他(她)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就好!

每一种体验都可以有所收获!父母如果能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探索和变化,即使孩子出现暂时的方向迷失,出现一些偏离正轨的行为,父母能够去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有利的一面,从而去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话,孩子更有可能从自己的经历当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每个孩子其实都愿意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当父母面对孩子,能够抽取孩子行为中积极的一面反馈给孩子,孩子更有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如果父母眼中只有孩子的问题行为,与孩子相处时交流的总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反馈给孩子行为中消极的一面,孩子就有可能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偏离正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