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曾珊_1aa2

自体一直在寻找客体,而我一直在寻找“你”。从不建立深度依恋关系的人,不管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善良友好,内心中实际上有太多的黑暗和敌意。当我不去看你时,我也就不能被真正看见了,于是,我也就处于黑暗中了。

人的一切本能都是值得可敬的,包括防御,包括因为感知到外界的敌意,而让自己停留在自恋和控制中。

依恋按照逻辑来讲,他涉及到这样几个问题:

1看到自己对依恋别人的防御;

2看到自己对关系的渴求;

3, 在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中,逐渐和另一个人建立起真实全面而具有深度的情感关系。

这个过程不必太强求自己,比如硬要去依恋一个不对的人,我们需要尊重自己的本性,而本性就是在告诉我们,依念善意的你,排斥敌意的它。

依恋和依赖有什么区别了?

依赖,讲的是自己能做好的事自己不做,希望别人帮自己解决。

依恋,讲的是情感上对另一个人的敞开和链接。

当我们混淆依赖和依恋时,也许是反映了一种恐惧:如果我太依恋一个人,有一天我失去他怎么办?比如他死了,或者他抛弃了我,不行,我不能让自己如此需要一个人。

成熟的依恋关系是当我们失去对方时,会痛彻心扉,会无比悲伤,同时我们也会知道已经发生过的那些爱就在自己心中。这就是“情感稳定能力”。

如果一个成年人不恋家,经常出去玩,也可能是因为儿时与父母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很多的中国男人把家庭视为老婆孩子的事,他们下班后常常加班或娱乐,把这些视为正常,其实是在逃避依恋。但事实上,一个男人如果能专注的和老婆孩子一起,会发现家庭生活本身就足够迷人。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妈妈们更容易依恋孩子,因为和老公处理好关系太有挑战性了。其实亲子关系的正常逻辑是父母成为孩子的自体客体,延展孩子的自我。而我们相反了,我们的听话教育和孝顺,就是要求孩子成为父母的自体和客体,用来延展父母的自我。很多妈妈对孩子的依恋,延展了妈妈们的自我,但压制了孩子的自我。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恋和依恋,有些人他们有很多浓浓的自恋,但是同时也能无比坦然的表达依恋。

当一个人真觉得世界上没有自己可以依恋的人,那意味着这个人对感情是绝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他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会非常高,不管表面上看上去活得是如何优雅和善良。

很庆幸,我小时候依恋父母,婚后依恋老公,还好,没依恋我家小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