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出生于1672年6月9日,卒于1725年2月8日,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恩格斯称为俄罗斯历史上真正的伟人,他不仅是皇帝,也集国务活动家,战略家,海军统帅和外交家等特质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彻底使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内陆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甚至是世界强国,他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使俄罗斯走上迅速发展的富强之路。
彼得大帝对于俄罗斯的最大贡献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改革。彼得的改革工作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首先我们来说说政治改革。
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彼得成立了一个政务厅协助自己工作,能够加入政务厅的都是彼得的亲信。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成员不多的枢密院,以此取代由特权贵族组成的国家杜马,隶属于司法部。他还建立了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参议院,由新成立的9个委员会及9个院取代原先的50个衙门,分别掌握外交,财政,税收支出,海军,司法,商业矿物,不久委员会的数量增加到11个,而每个委员会的核心是10人组成的理事会,整个组织结构是以瑞典为样板建立的,参议院的职责是将沙皇提出的建议具体化,部署沙皇的敕令,任命总检察官,总检察官是一个高级的职位,他的职责是监督所有人,这个职位任人唯贤,不受出身的制约,但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拥有500名密探分布于全国各个领域,他们负责调查受贿的法官,偷税漏税的分子和贪赃枉法的官员,总之包括了所有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分子。
彼得曾经形象的说,总检察官是我们的眼睛和国家事务的稽查,由于那些密探可以从上交国库的罚款中得到一部分作为报酬,因此他们的工作格外努力,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告密活动受到政府鼓励,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滥用职权的不法行为,这些密探作为侦讯人,以告发被侦讯对象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作为要挟而进行敲诈勒索,即使是没有犯罪的无辜的人也因害怕被诬告而胆战心惊.
比如西伯利亚省的省督加加林亲王被指控犯有侵吞公款罪而被总检察官涅特罗夫送上绞刑架.但是不久之后,总检察官本人也被揭发犯有徇私舞弊和敲诈欺骗之罪,被行刑的那天,他的双手双脚被车轮轧断,之后才被绞死,不仅是他,一些地位较低的密探也受到这种酷刑.
由于产生了诸多问题,不久之后,总检察官这个职位被废除,仅仅在参议院内设立监察员,直接对君主负责.
不仅中央.地方行政机构也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在参议院下设立了省长的职位,分别掌管沙皇设立的八个省份,后来增加到十一个,这八个省份分别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英格里亚(圣彼得堡),莫斯科,斯莫棱斯克,基辅,亚速,喀山和西伯利亚.省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警察,修建公路和执行法院判决等工作,但他们的中心任务是收税.1719年又一次进行地方行政改革后,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虽然保留了省的机构,但相比之前,其权限已经大大缩小.仅限于军事,其余事务由州长负责直接与中央联系.市政改革是彼得大帝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起的工厂主,手工业者和商人要求国家在经济上保护他们的财产的同时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而彼得也认为只有提高这些人的地位才有利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他在1699年就颁布了市政管理法,莫斯科市政自治管理局(即市政院,后改称市政厅),1720年各城市均建立起市政厅,根据1721年市政章程的规定,城市中的商业界享有自治权,制定捐税权以及建立同业分金权.经过改革,工商业者取得了许多特权,比如,可以通过贷款建设工厂,有权经办对外贸易事务,商人可以直接就经济问题上奏沙皇等.
城市中的工商业者分为正规居民和非正规居民,前者包括商人和手工业者,其中包括艺人和医生,而后者是小手工业者工厂工人.即使是正规居民中也分为富有者,富商,知识分子和部分作坊主
当然城市中的工商业者是划分等级的,即分为正规居民和非正规居民两类,前者为商人和行政手工业者,包括部分艺人和医生,后者为小手工业者,手工工厂工人,但在所谓的正规居民中互相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及富有者(富商,知识分子和部分作坊主)和下层手工业者(小商人,工匠,学徒等).彼得大帝的改革主要是提高正规居民,特别是富有的工厂主和大商人的地位这些人可以参加市政,代表新兴阶层的利益出现于历史舞台.
彼得大帝不仅在政治上进行改革,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军事改革,由于连年战争使得兵力上代价极大,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内的兵员潜力,他建立了义务兵役制,凡贵族子弟,年满15岁就必须应征入伍,到某个兵团做一名普通士兵,通常情况下,富裕家庭和世家子弟参加近卫军,一般的贵族子弟则参加前线部队,在圣彼得堡,甚至出现了由一名亲王把守兵营的大门的情况.
对于贵族来说,服役是没有期限的,只有在受伤,残疾年老或者重病的条件下,才可以退役,但是即使在退役之后,还是要到驻防的城市或民政机构任职.他们要一直工作到脑力和体力完全耗尽为止.只要是贵族就必须发挥作用,年龄不是限制.对于试图弄虚作假或企图逃避兵役的贵族,没收全部财产,而且其中一半用来奖励举报者,即使那个人是农奴也照赏不误.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被判处政治上的死刑,他们不受国家法律的管辖,终生不受俄国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即使他们被抢劫或者杀死,实施者也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军事改革,较之经济改革和行政改革还要早些,这一改革始于1698年制定新的军事条令和建立禁卫军及正规团,彼得大帝在改革中,向欧洲军事强国尤其是瑞典学习.他研究西欧军队的一些战术,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但没有采用西欧实行的雇佣兵制,1699年下达的第1次征兵金中。采取了募兵制的方法,吸收农民工商业者参军,终身服役,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正规团,改革后的军队有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4个兵种,为了使各兵团满员,农奴可以在没有得到主人允许的情况参军。从而直接打击了农奴主的权利,1705年进行了第1次普遍性征兵,以收税的户主为单位,每25户出一个壮丁,这样可以保证一年有3万新兵入伍,征兵的对象为城乡全体居民,包括普通工人,神职人员的子弟,甚至包括国家机构的官员,这种做法是基于一个崭新的原则,即:在服兵役的问题上各个阶级地位平等,为了防止开小差,而沙皇于1712年下令对所有新兵打上烙印,每个人的左手刺上十字架标记,在皮肤上刺出图案,覆盖上一层火药粉,然后用火点燃,就这样士兵和苦役犯一样,被打上了终身的印记.
军事改革的成果就是到了彼得大帝后期,除了两个兵团的近卫军外,还建立了50个步兵团,30个龙骑兵团,若干轻骑兵团和60个驻防部队以及6个警察部队,正规部队总人数约20多万人.除此以外,还有10万哥萨克和卡尔穆克非正规部队.新组建的俄国军队战斗力很高,俄国的军人在军事艺术上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有较高的纪律性,著名军事专家麦恩斯坦1714年曾经说过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更别说超过他们,当时的俄国军队共装备了约1.3万门火炮,而且俄国的铸造厂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火炮提供给军队.军装的布料来自于俄国的纺织厂,枪身的熟铁来自西伯利亚,制造枪筒和榴弹的生铁由沃罗涅什和图拉供应,硫磺和硝石产自乌克兰,俄国的每一个地区都在以某种方式为战争作贡献.
在1716年发布的军事条例中规定了士兵的权利和义务,这个条例的主要条款是由彼得亲自起草,条例中规定,必须以最小的努力和最少的代价来取得历次战斗的胜利,每一个士兵都要营救自己的战友,要像保卫自己的生命和荣誉一样保卫军旅,直到最后一口气.同时,条例中规定,禁止虐待母亲,孕妇,老人,神甫以及在教会中任职的工作人员,以及儿童,违反者必将受到惩罚.
当时的俄国参谋部中有大量的外籍军官,1721年全国31名将军中有14名外籍军人,但是最高司令部必须由俄国将领组成,但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籍人,他们都可以不定期领到相同的军饷,而工作中发生错误也将毫无例外的受到惩罚.但是沙皇禁止外籍军官离职的做法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可当来到沙皇面前时,他们又都以崇敬和畏惧的心情深深的被她所气.
如果说彼得对陆军进行了彻底的改组,那么他对海军所做的贡献则更为突出,因为在他以前俄国的海军几乎是不存在的,遥想当年彼得登机时,俄罗斯没有一支战舰,除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渔民之外,国内无人对航海感兴趣,可到了1725年,俄国舰队包括48艘战舰,787艘战船,2.8万名水手,几乎全部来自于北方沿海地区。或河流两岸地区,开始时彼得求助于外籍舰长进行指挥。同时又派遣俄罗斯青年到国外学习海上技艺,这些青年不久都被培养成为有经验的军官,由于海军学院每年提拔大批军官,使他们的人数不断增加,在造船业方面开始聘请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技术专家,当时的俄国外交官杰费里斯曾这样写道,沙皇总是迎合和讨好他们,他们可以准时领到薪饷,君王时常请他们吃晚饭,在举行大型宴会时,他们被邀请和沙皇同桌进餐,彼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要利用这些人为俄国培养出杰出的造船人才,真可谓是一本万利.
实现海上霸权是彼得大帝的梦想,因而他格外重视修建港口和造船厂,并且投入巨额资金,但是他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他总是不能找到适合建造船厂的地方.比如他造船厂迁入彼得堡后才发现,那里的水不够深,大型船只无法下水.他在雷瓦尔附近的罗杰维奇修建了造船厂,但却被风暴摧毁.修建船厂的过程中,由于恶劣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使大量工人死亡,这些死去的工人成为了彼得造船业的铺路石,但是耗尽全民族心血建立起来的年轻舰队,终于使得彼得有可能迫使当时不可一世的瑞典屈服.
对于彼得来讲,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对外扩张,为战争而推进改革,但在战争中又不断改革,最终,俄罗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彼得大帝为俄罗斯扩张作出的最大贡献是通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且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支舰队-波罗的海舰队.
17世纪时俄罗斯是一个内陆国家,通往欧洲的主要通道都被占据着波罗的海的北方强国瑞典封锁.因此从伊凡四世开始,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就成为历代沙皇的夙愿,为了达成目的,彼得派遣了一个庞大的使团赴西欧考察,他本人也化名米哈伊尔随团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这次出访的成果是俄罗斯与丹麦和波兰缔结了反对瑞典的军事同盟,俄罗斯于1700年正式对瑞典宣战,从而揭开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俄军并不顺利,在纳瓦尔战役中,他们的大炮全部被瑞典摧毁,伤亡惨重,但是这并没有使彼得气馁,他把这次失败看作是战争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在瑞典军队侵占波兰之时,他重整旗鼓,募集新兵,甚至把教学的钟拿来铸造大炮,经过充分的准备,彼得再次出兵攻打瑞典,经过近两年的战斗,俄军夺取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涅瓦河口地区,并且在1703年5月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喀琅施塔德要塞和后来的俄罗斯首都彼得堡.1709年俄瑞在波尔塔瓦进行了决战,结果俄军大获全胜,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并同普鲁士和丹麦在波罗的海向瑞典发动了猛烈进攻,彼得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于1712年将首都从莫斯科正式迁往新建的彼得堡,此后日渐强大的俄罗斯海军又先后在芬兰湾河,格琅加姆海战获胜,并且登陆瑞典,防直逼其首都斯德哥尔摩,迫使瑞典向俄罗斯求和,1721年8月俄罗斯与瑞典在芬兰的尼什塔移签订的合约,俄罗斯据北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果利亚的一部分。
并夺取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经过了长达21年的战争,俄罗斯终于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争霸世界打下了基础,至此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开始角逐于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国际舞台.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陆军和海军的需要,为了修改城市和港口,也为了在欧洲面前突出俄国的外交地位,沙皇不得不考虑开辟新的财源,1680年俄国的财政收入是150万卢布,到1725年则超过了900万卢布,除去国家垄断经营的树脂,钾碱,大黄外,又增加了新的垄断物资:盐,烟,沥青和鱼油等.对各阶层和各种财产地位的人都规定了惊人的苛捐杂税,有许多情况均被课以特别税.
对老教派的信徒,对烟囱,客栈,风磨车,头饰,靴子,羊皮,浴室,船的停泊和出海,薪柴,西瓜,黄瓜,核桃,蓄长胡等,仅仅男性的复合对象的人头税一项就可达200万卢布税收,时间年复一年的流逝,群众对苛捐杂税的恐惧日益增长,营私舞弊之风也随之泛滥,不论是领主还是农民,他们往往冒着生命危险逃避前来榨取税款的收税官,彼得的铭言是,只有大大提高药价才能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
他还曾经想咨询他在巴黎认识的著名银行家劳的意见,请他帮助彼得解决财政问题,但劳在法国已经破产,潜逃国外了.彼得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方面不断开创新的税目,另一方面不断开创新的生产途径,一方面用沉重的赋税压榨人民,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一方面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来抵制进口产品.他奇迹般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与波斯签订贸易协定促进了中亚细亚和中国的通商,推动了同欧洲的贸易关系,当时俄国的商务代理人在巴黎,波尔多,安特卫普和列日,维也纳和中国都设有贸易机构.在国内,由于木材是造船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彼得保护森林,同时鼓励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兴建种马场,在他的关怀下,俄国的工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他曾经写道,俄国拥有从未被开采过的丰富的金属矿藏和各类矿石,因而和其他国家相比条件更加优越.正因如此,从他统治的初期,就决心最大限度利用上帝赋予俄国的这些重要资源,他不断派遣钻探队,勘察幅员辽阔的国土下面蕴藏的资源,并且系统地对铁砂,铜,银和煤进行开发.哪个领土的土地下面有资源,他就可以优先开采,但如果他迟迟不动工,就会失去优先开采权,如果他隐瞒自己的地方矿藏,则被处以死刑.
工商业的发展取决于交通网的发展。彼得大帝下令开凿了维斯尼莫拉克小运河,使伏尔加河同聂瓦河相互沟通,为了防止拉多加湖汹涌的湖水给行情造成的困难,彼得下令治理了一条120里长的运河,这样船舶可以绕过拉多加湖航行.
在司法方面,彼得提倡采取公正和宽大的态度,他命令所有法院从最基层到最高一级的法院,在审判官的桌前放一个式样古怪的木制涂金三角墩子,顶部有双头雌鹰俯视,每一个侧面记载着沙皇亲自作出的单方面规定,第一是法官必须要对贯彻执行的有关条文了如指掌,第二是关于法官开庭时的职责,第三是法官不得违背国家的各项法律.违背三方面规定者要被罚款,被没收财产,或被处以死刑.
为了使国家机构顺利运行,彼得于1722年1月24日发布了著名的官秩表,取消了旧有的论门阀出身晋升的规定,而改为论功取仕的原则.官秩表把官衔分成三类,即文官,武官和宫廷人员,这种官阶等级表是把国家文武官员划分为14等,例如最低级的职务,是在民政领域为各院的贫贱登记员,在军队中为普通的棋手,在宫廷中则为摆摊桌的仆役.最高的职位分别是帝国首相,陆军元帅和侍从长的要职.在这两极之间又从高到低划分了许多等级差别,所有的人均根据其才干定级,对号录用.
这种官阶晋升程序的官僚等级制度,一直保持到十月革命前夕.官秩表发布以后,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一律取决于他在民政,军事或宫廷三个领域中的官衔,因此一个年轻的庶民,经过几年民政部门的辛勤工作,可以被晋升到相当于上尉的官级.所有的人,无论出身卑贱的勇猛士兵,精明能干的抄写员还是雄才大略的外籍人,足智多谋的冒险家,都毫无例外地可以得到高官显爵.过去,根据贵族门第仕官顺序的规定,世家子弟不得在曾为自己家长幕僚的人手下任职,彼得冲破了这一传统,吸收了许多无名之辈进入中小贵族和大贵族的行列,这样便在他的周围形成了国家新的统治集团,有利于彼得用贤才治国。
彼得深深的意识到,教育是国家乃至民族的立身之本,发展教育当务之急,1705年,彼得聘请英国人法华逊到莫斯科创办第一所数学和航海学校,彼得还在格鲁克创办了一所中学,他提倡和组织学习地理,战略,政治,拉丁文修词学,笛卡尔哲学,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舞蹈艺术,德国和法国礼节,骑士风度的骑马术,彼得除了创办海军学院外,又创办了工程,高等数学,航海等高等学府,出现了炮兵,土木工程,医科和工矿等学校,由德国和英国人任教,彼德在他晚年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想法并付诸实践,此外彼得时期还简化了俄文字母,用简单易行的字体代替旧的斯拉夫字体,同时还废除了旧历法,采用了欧洲通用的历法,为了推进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703年,又在莫斯科创办了俄国第一份俄文报纸<新闻报>,后来该报又在新首都彼得堡继续出版,主要看待政治与军事消息.
可以说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有了科学的传统,彼得在国内致力于开办学校的同时,又继续派青年人到国外深造,每到俄罗斯大地春暖花开的时候,便有成群的年轻人,150人为一队前往国外,有的到荷兰和英国的工地和车间,有的被派往柏林学习德语,有的则到亚洲和非洲学习阿拉伯语,意大利和法国培养的则是俄国未来的海员和建筑师.彼得大帝坚信,总有一天,伟大的俄罗斯会完全依靠自己的儿女而立屹立于世界。
为了进一步活跃思想领域,彼得下令翻译1000种外国科技和历史著作,他只是说不能逐字死译,必须先理解内容,再译成本国文字,译文必须尽量能使人看懂,俄国的第一张报纸以及第一家剧院是在他的统治期间问世的,集中保管各个修道院的历史文献的命令也是由他下达的.
改革俄罗斯的生活习俗是彼得大帝的一大愿望,也是彼得改革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彼得大帝命令俄罗斯的男人剃去长胡须,并迫使男女毫无例外的穿上西式服装之后,又建立了大跳舞会制度,1718年他在给警察署长的信中明确的说明了此项活动的意义,他写道,大跳舞会一词来自于法文,很难找到含义恰当的译法,这是一种自由的聚会,人们来到一起不仅是为了消遣,而且是为了谈正事,人们可以相互交谈,交流情况,
有关这项活动的条文硬性规定,大跳舞会每周在达官贵人的府邸举行三次,时间为下午4:00至晚10:00,由于俄国尚未流行欧洲的跳舞花样,彼得便像在其他领域所表现的一样,自告奋勇的向全国作出示范,他站在男舞伴的前列,带头迈开舞步,别人则以崇敬的态度跟在后面模仿他的脚尖旋转或来回蹦跳的动作,办个舞会本身是件小事,然而通过舞会人们潜移默化的效仿并学习了西方的文明礼仪,另外彼得命人把德国有关教养礼貌的书<青春年鉴>译成俄文,该书敦促人们不要把痰吐在房子的中间,而是吐在一旁,不要用手指去挖鼻孔,不要用刀子剔牙等等。
彼得一世在俄国历史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他所倡导的改革政策,为俄国逐步向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并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1721年10月22日,参政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1700年到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的伟大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最高大臣格-伊-戈洛夫金在致彼得一世的贺词中称,彼得使俄罗斯人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新的舞台.从此,沙皇俄国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