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与软弱
昨天回家有些晚了,下去的时候在电梯里碰到爱人,简单的招呼了一下,错身而过,她最近临近放假和中考,一直连轴转,看起来很疲惫,背着双肩书包,松松垮垮的像个驼背的学生。
我再回家的时候,客厅亮着灯没有人,我边换鞋,边喊爱人,没有回应,推开卧室的门,看见爱人蜷卧在床上,屋子里的气温比客厅的高,温热铺面。没有开风扇,也没开空调。40度天不知道她怎么待得住。可能是真的累坏了。我开了空调就出去了。
外面忙活完了,我再进卧室,发现爱人靠着床头坐着,眼睛红红的,头发粘湿粘在脸上,我有点诧异也有点纳闷儿,在我看来爱人是有点神经大条的,虽然在她一些时候比较感性的,但一时间真没想到最近发生什么事情能让她偷偷哭泣。
追问再三,她给我一个让我有点噎气的原因,因为她回来刷抖音视频,看到关于最近牺牲的刘泽军烈士的视频,由刘泽军的身世想起了之前跳海自杀的刘学州,所以一时感概不觉泪流。虽然这样的偶发性的事情在爱人的生活里,并不奇怪,她有时候对于感情的澄净和共情像个孩子。
虽然原因有点飞,但能真切的感受到她的悲伤,这两个热点新闻虽然不是知之甚深,但也看了一眼,说实话对于这样的新闻,了解一些大概,因为带着悲伤的颜色,我是不太愿意去过多的接受后续太多信息的,甚至主观意识我是想绕道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悲伤太浅显,不能更多去表达应对这样的事情,遥远而浅薄,只能由原因结果引发一些共情的联想,人生其中有多么单薄和脆弱,心酸感慨,只是通过短暂的热点新闻认识了当事人。除了信息传播以及自己主观或者自我经历关联的评论来表达之外,能做的不多。
或许信息高速传递让我们便于围观,偶发事件或者别人的人生片段,以及公开的表演,我们依旧是看客,感情真切,依旧遥远。生活在你我之间,有多少相似就有多少差异,但我们只习惯用自己认知来推演世界。
话说回来,这两个让爱人悲切的主人公有相同的身世,也有悲伤的结果,作为网络看客共情带给我们善良的温暖。我之所以对于这样的新闻有主观上的规避,我深知共情脱离实际来说,太多有些时候是个“自我免疫”的麻烦,感情太脆弱,玻璃心。我犹记得,我七八岁的年纪,看见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在垃圾堆翻找,因为把垃圾拨散到处都是而被人追打,我看的是泪眼朦胧,去医院看望住院的老人,一进门就哭的稀里哗啦,抽噎声声。大街上看见拾荒老人破衣烂衫的席地蜷卧而泪珠滚滚。大学刚毕业,在西晒燥热的出租房,想着在校的时光想着有些从此不再相见的离别而啜泣。我知道自己无论潦倒或者富贵我终会是个善良的人,但同时这种种表现让我疑虑自己是个软弱的人,因为只会用泪水去浅显表达,因为太容易情绪崩溃,因为太容易有受伤的感觉。所以我痛恨这样的软弱和浅显。
最近两年压力还是有了,有时候酝酿爆发负面的情绪感觉都要把自己吞噬了,但有时又些侥幸,能用这粗粝的砂纸打磨自己不谙的心,让它流血结痂,让它挫折成长,让它坚硬变大。不再以过多善良的成分绑架自己情感和判断。让自己多少有些许透彻,不再懵懂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