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人类简史》(19)
《人类简史》讲述了与虫草无异的人类从普通物种演化成如神般顶级物种的过程。全书结构:认知革命(1~4章),农业革命(5~8章),人类的融合统一(9~13章),科技革命(14~20章),后记。
本章主要内容:
一.快乐该如何计算;
二.快乐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三.生命的意义何在;
四.认识自我。
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前边已经提到过,人类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生活非常便捷。总之,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都可以说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那么,与历史上其它时期相比,现在人们是不是说更快乐呢?
在历史学界,可以统计某个时期的人口数量,生产总值;可以考察气候变迁,风气转变;可以记录战争始末,灾害原因;但是,却没法衡量当时人们是否过得快乐。
一
为什么历史上关于快乐,几乎没有记录,而现代的研究者对此也一筹莫展呢?因为快乐不好量化。
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富有和健康能带来快乐,后来发现社会、伦理和心灵的作用也不小。到底有哪些影响因素,实在不好下定论。一般,普遍接受的对“快乐”的定义是“主观感到幸福”,这说明快乐源于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问每个人的感受。
按照这个定义,研究者发现一些结论:
后来,又发现“终极”规律: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个段子:如果你前半生找不到对象,不用担心,因为你后半生就习惯了。
二
社会学家使用调查问卷来评价幸福,生物学家做起来就麻烦了:除了调查问卷,还要分析生化和遗传因素。那么生物学家得出什么结论呢?
这样,似乎就能解释为什么幸福感都是短暂的了。当人觉得快乐的时候,体内复杂的系统就会启动,产生某种物质,让人觉得快乐。这种物质产生之后会不断消耗,等消耗完之后,幸福感也就消失了。这种物质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什么成分呢?现在还没法回答。
三
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快乐不是“快乐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尼采说过: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之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所有人身体感受快乐和痛苦的机制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对生活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所以快乐也就不同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假设明天早上地球爆炸,也不一定会对宇宙的正常运行产生什么不利结果。
四
基于“快乐是一种主观感”的结论,想要快乐,可以由两条途径: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欺骗自己,假想自己很满足,卢梭说得好“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
这种说法,只是自由主义提倡的关于快乐的观点。但是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佛教认为: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想脱离苦海得到快乐,就得认识到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不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即使感到疼痛,也不会感到悲惨;虽然愉快,也能心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