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2018-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请叫我印度小火鸡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这是最初吸引我看这本小说的引子,而不知道这句像“诗和远方”的话让多少人对故事有了憧憬,毕竟,这么一个不讨人喜的主角,能让人支撑着看到最后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看外国小说总有一个苦恼,记不住人名,在脑海里描摹不出模样,即使作者描述得再详细。就如同外国人想起亚洲人的脸庞,市场无法让名与貌对上号,我称之为—欧美脸盲症。

        一个长相平庸到甚至有些粗俗的中年男子,突然一天里发了疯似的抛下了自己的家庭,外界风传着各种荒诞色彩的故事,他都毫不在乎,那一刻,他的世界里只有一件事: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画画!

        故事的中段描写了他期间数年的穷困潦倒,这个不讨人喜甚至让人新生厌恶的男主角在我看来干的几乎都不是人事儿。搭上了救命恩人的太太,但和对方没有感情,只是当作宣泄的工具和画作的模特,最终以对方妻子的自杀与家庭的破碎作为结局。如果不是我那种不看到结尾不爽快的习惯支撑着我,我大约又是把这本书扔在某个角落。

        看到最后的部分,我莫名觉得震撼,好像这本小说—男主的生平—就是他的画作,有着腐烂肉欲的色彩构图,却奇妙的的迸发出一种震慑的美。男主最终到达他心中的伊甸园,在那里和一个倾慕他的土著少女结合,他们拥有一所简陋的房子,屋前种着一片椰子树,还有那些我无法想象的植物,不远处,水流经过。年轻人赤着上身,在一样的余晖里,用手风琴演奏着已有年代的曲目,孩子们光着脚丫围着房子奔跑,女人专注着手上的针线活,一个并不年轻的红毛男人闭着眼在墙上涂抹着色彩。直到,他的发色与夕阳融为一体,然后渐渐沉下去!

        我肯定是个不懂画的人,假设有天我看见这位后世称为天才创作的画作,必然也不能欣赏出什么美来,但,看完故事,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上面我所描绘的那一副画面,带着震撼与羡慕。

        最后的最后,似乎每一个天才都需要一个悲壮的结局,有的称不上悲壮,但绝不能让他过上“从此他与公主幸福得生活在一起”的结局,短暂的三年平静后,男主角罹患麻风,死去了。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你不会为任何一个人的离去而悲伤的故事。这是一个六便士和月亮的故事,却不一定让人都产生追月的念头。

        记得看《人类简史》时,作者对农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观点让我震撼。我时常听着长辈谈论,社会进步、交通便捷,人却被束缚得越来越多。城里人在为城市发达产生优越感的那一刻,总免不了对乡村一屋一田一山头的生活露出些许羡慕(没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就算了)。也许,故事的男主角,死亡对他毫不可怕,甚至是种释放灵魂的解脱。摆脱肉体的灵魂,就像土族少女给他留下的孩子,这是个活泼、开朗、快快活活的小伙子,一艘双桅大帆船,这个年轻男孩,腰间只围着一条粗蓝布,在船上干着活,时不时又在船头迎风看着远方。夜幕降临,他同另一个小伙子在暗哑的手风琴声里起舞,头顶是一片碧空,群星熠熠,太平洋烟波淼茫,浩瀚无垠。

        一个讨厌的男主,一个不讨喜欢的故事,作者没有特别对主角的赞美和惋惜,我却觉得他似乎和我一样感慨着人性,厌恶着主角的行为,也震慑于结局的炫美。

        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月亮和六便士

    我们害怕平静与平庸,但是也害怕改变背后的代价。其实,盒子没有打开的一刹那,谁都不知道故事的结局。每一个选择都是要有遗憾的,我现在就觉得,在自己做出选择的那个瞬间,你就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我们都想成为伟大的人;长大后,我们好像只能平庸。但,一切的一切,都并不妨碍,你对不平凡的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