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散文读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2016-09-01  本文已影响792人  金俊杰

自从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困守开封,金朝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雄踞北方已经长达120年。

金有六都,上京会宁,北京大定,西京大同,东京辽阳,南京开封,以及中都大兴。现在只剩下了南京开封,其余悉数被蒙古军队占领。开封,这是100年前大宋的首都,北宋就在这里亡的国,现在轮到了金朝,100年前是强大的金军在战神完颜宗望的率领下摧枯拉朽般击败大宋的军队直逼开封,如今是蒙古的军队在他们大汗窝阔台的亲自率领下摧枯拉朽般击败了大金的军队直逼开封,历史是多么诡异和讽刺。

在开封城里的元好问对时局还抱有一点点希望,当年金军击败辽朝的时候,辽国的耶律大石突围成功建立了西辽,后来雄霸中亚,天无绝人之路,在绝境的金国也许也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此时的元好问觉得自己的身份真是尴尬,自己是鲜卑族后裔,高祖曾祖在宋朝为官是宋人,祖父生父在金朝为官是金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会在蒙元为官成为元人。他发出了一声苦笑。乱世真无奈。将思绪转回到眼下的战局,能和当年的契丹英雄耶律大石相媲美的不是金军骄傲自大的统帅完颜合达,也不是皇帝完颜守绪,完颜守绪是个生不逢时的明君,虽说没有建立不世之功勋,但是一直励精图治挽救国家于危难,只是他重达200多斤的肥胖身躯如何能突围躲避蒙古的追杀。开封屏障均州三峰山的战事已经白热化,大金国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正驻守那里,几年前他曾经率领400将士击败8000蒙古铁骑,取得大昌原大捷,威震华夏,这一战是蒙金战争中金国方面最大的军事胜利,让抗蒙形式一度好转。巧合的是当年耶律大石突围的时候是40岁,今年完颜陈和尚也是40岁,也许能和耶律大石相媲美的女真英雄就是这个陈和尚,也许他能突围我也跟着他突围,也许大金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复兴······

就在他幻想着这些的时候,外面哭声震天,一打听知道刚刚消息传来三峰山的35万金军全军覆没,主帅完颜合达战死,他拉住一个仰天长哭的人问:“那陈和尚呢?他最精锐的忠孝军呢?”,那人回答:“都战死了,都没了!”

元好问仰天长啸,败局已定,亡国难以避免,大金国的气数已尽了。虽然自己不是女真人,但是出生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故国。经历了这个国家繁华鼎盛的年代,也经历了这个国家四面楚歌的年代,对这个国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此时,他老泪纵横。

开封很快被攻破,作为尚书省的官员,元好问被蒙古军队囚禁,他是个很理性的人,囚禁期间一直在担心蒙古会不会屠城?按照惯例,蒙古会对拼死抵抗的城市进行屠城作为报复。他想要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保全更多无辜者的性命。蒙古重臣耶律楚材素来敬重元好问的名声。他给耶律楚材写了信希望能保全百姓。耶律楚材通过自己的努力阻止了屠戮和浩劫,在囚牢里元好问写了一批人的名字,将他们举荐给了耶律楚材,这批人有15位在元史里留下记录,可见元好问还对人才的保护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间接为中原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包括后来他尊称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事情,不理解他苦心的人只看到他像个小丑一样跪在忽必烈面前,知道他苦心的人看到忽必烈一开心免除了儒户的兵赋,暂时提升了儒生的社会地位,蒙古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八娼、九儒、十丐”,儒生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社会地位比娼妓都低,当元好问把“儒教大宗师”的帽子扣在了忽必烈的头上,现在皇帝都是儒教的首领,谁还敢歧视儒家思想。那时,觐见忽必烈的元好问趴在地上,低着头,看似很不堪,他的目的达到了,嘴角泛起开心的微笑。他是个很聪颖的人。还是骨子里有气节在,婉拒了丞相耶律楚材许给他的高官厚禄,他不想愧对故国,他只想平平静静地写诗,写词,写文,写史。

元朝的统治者允许他回家,那一刻的心情像是一只大雁飞上天空的心情,像是尾鲤鱼跃入江河的心情。他激动地写下“乞得田园自在身,不成还更入红尘?只愁六月河堤上,高柳清风睡杀人”,仿佛都闻到了家乡田园泥土的芬芳,仿佛都看到了六月时节河堤水涨船高,涨上来的河水都要漫过青青的草地了,仿佛都感受到了清风吹过柳林化成柳浪,在这么亲切温馨的地方,在睡梦里死去都了无遗憾。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后世人都敬称他为元遗山。没有他当时对文人的保护,对文化的保护,也许,真的不会出现元曲的盛况。其才华上诗、文、曲、词各体皆工。目睹战乱写就的诗歌那真是笔笔浸血,字字含泪,句句带悲。遗山处于乱世,其悲歌的慷慨和豪壮是从杜甫那儿一脉相承过来的,描写战乱之下人民苦难悲惨的《北渡三首》,《岐阳三首》,《续小娘歌》等皆可比肩杜甫的“三吏”,“三别”。"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女子被掳走,跟在胜利者的战马后面,哭着一步一回头,为谁回头?是为故国,为故乡,为故亲。“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白骨都无人掩埋,纵横交错像乱麻,短短几年家园变成了荒漠。“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向西望,故城失陷,消息断绝,向东望,难民逃难,哭声震耳。这些泣血诗句,是杜甫之后不曾有的。为什么没有一首元好问的诗选入教科书,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金人吗?难道不知道这个金人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吗?

入元之后他常年奔波各地,搜集金朝的言论、事迹,诗歌,历时几十年写就两部鸿篇巨制《壬辰杂编》和《中州集》,成就“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名声。幸好有元好问,女真文明得以传承,不像契丹文明彻底消亡。

他所创作的散曲小令,诸如这些句子“桃杏拆,宜唱喜春来”,“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每每读来总是感到十分的洒脱怡情。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小时候在战乱中辛亏被元好问救助,元曲才没有失去一位巨头。

仅凭两首《摸鱼儿》就可独步词坛,这是他词上的成就。

十五岁那一年,正是少年锦时,风尘仆仆的少年赴京赶考,途中遇到一猎人,他对元好问讲了一件奇事,自己捕到一只大雁,杀死之后,天空中另外一只大雁悲鸣不止,最后扑向大地一头撞死,小小少年为情动容,就向猎人买了这一对大雁,葬在汾水河岸,取名雁丘,作一阕《摸鱼儿》以表祭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好像也是那一年吧,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片湖,坐在船上听艄公讲,不久前,这里有一男一女双双投湖殉情,接着奇事发生了,满湖长出了并蒂莲,一茎生两花,两花各拥抱。元好问再次有感而发,取出笔墨,在船头题上另一阙《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样的爱情绝唱出自一位十五岁的小小少年之手。问世间情为何物?问连根,有丝多少?这一问就问了千年。不曾有过爱之初体验的少年却咏出了永恒的爱情咏叹调。爱情是个生命都会懂得,哪怕是一对雁儿一对莲花,哪怕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都会懂。

清朝诗人赵翼有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我极不喜欢这一句,像杜甫元好问这些人,看到满大地的白骨,听到满天空的哭声,颠沛流离时写的诗句再怎么工整又有何幸之有。唐有诗星璀璨,宋有词星璀璨,辽金元三代只有元遗山一人为巨擘,他独自一人撑起那片奇崛绮丽的诗词天空,照亮了后世文化的繁荣。余甚爱此公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